最好的刑辯律師如何在輿論法庭為自己辯護
“法治男神”德肖維茨今年“流年不利”,有受害人在證詞中提到他曾享用未成年少女的性服務。他遭遇的麻煩,不是打贏一場新的官司,而是如何在家人和公眾面前證明自己的清白。
責任編輯:劉小磊 設計 周一萍 管華 校對 胡曉菲 胡欣
德肖維茨被稱為“史上勝率最高的上訴審刑辯律師”,他打贏的案子都是五角大樓文件案、拳王阿里拒服兵役案、辛普森案這種級別的。
“法治男神”德肖維茨今年“流年不利”,有受害人在證詞中提到他曾享用未成年少女的性服務。他遭遇的麻煩,不是打贏一場新的官司,而是如何在家人和公眾面前證明自己的清白。
阿蘭·德肖維茨可能是國人最熟悉的美國刑事辯護律師。他的《最好的辯護》一書自1994年首次出版中譯本以來,至今已出版多個譯本,影響了為數眾多的法科學生和法律人。后來,他作為辛普森案辯護團隊的一員,又為許多法律圈之外的公眾所知。他長期任教于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基礎課刑法101和其他多門課程。
2013年,他出版了自傳《出庭:我的法律人生》(Taking the Stand: My Life in the Law),其中寫道:“我致力于全面展示我的畢生成就,而不是躲在惺惺作態的謙遜所鑄就的扭曲之盾背后,這種假謙虛是一種試圖預防批評的算計,它會妨礙讀者準確評價作者對事件的影響。”“我打贏了一百多個案子,被稱為‘史上勝率最高的上訴審刑辯律師’。”考慮到他“打贏的案子”都是五角大樓文件案、拳王阿里拒服兵役案、辛普森案這種級別的,一百多個可說是驚人的數字。他還寫道:“理論幫我打贏官司,而實務則幫我教育學生。”一位帶有敵意的旁觀者可能會說:“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身份幫他打贏官司,而打官司的實踐則幫他忽悠學生。”無論如何,這是一位十分成功的教授、律師和公知,一位“人生贏家”。
為壞人辯護的倫理
刑事辯護律師經常面臨的道德難題是,為“壞人”辯護是他們的職業常態。在英美和香港律政劇中,我們時不時可以看到,某位正直的刑辯律師自從轉行成檢察官之后,整個人就好多了。為安撫律師糾結的內心,“法治”提供了許多制度安排,比如區分職業倫理與“常人”倫理,將個人的倫理考量,轉化為規則的命令:你必須全心全意為你的當事人服務,不管你私心是厭惡他還是喜歡他。
韋伯對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的區分,為法治提供了一個社會理論基礎:在價值多元、諸神相爭的現代社會,你的倫理判斷只是你私人的事情,在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應當依從自己的社會角色所規定的責任倫理。這種責任倫理是社會建構的,也是后果導向的。當代的道德相對主義者進一步把信念倫理理解為個人的“道德偏好&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