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派報告”漸成現實“讀腦術”又有了進展

用腦成像方法來預測犯罪行為距離實際應用仍很遙遠,但近些年來科學家在這個研究方向上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責任編輯:朱力遠

用腦成像方法來預測犯罪行為距離實際應用仍很遙遠,但近些年來科學家在這個研究方向上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在1956年的小說《少數派報告》里,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Dick)虛構了在2054年的華盛頓,警方可以運用技術手段來探測人類思想,并由此預防犯罪。

近年來,現實的科技發展已經越來越接近小說中的設定。在一篇最近發表的綜述文章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科學專家約翰·加布萊里(John Gabrieli)總結了近幾年來的七十多項研究,描繪出腦成像技術如何做到對人的行為的預測。那些可以被預測的行為涉及學習、犯罪和健康等多個方面。

在兩年前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科學家已經成功預測了被釋放的犯人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在這些犯人被釋放之前,研究人員先讓他們在電腦上完成了一些任務,這些任務主要涉及快速決定和抑制沖動反應兩個方面。

犯人們在做這些任務的同時,他們的大腦被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掃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是通過探測血液動力的改變來觀察大腦活動的方法。在這次研究中,研究人員記錄了犯人大腦前扣帶回皮層(ACC)的活動情況。

在被釋放后的四年時間里,這些犯人被跟蹤觀察。結果,那些當年測試中ACC活躍程度較低的人重新犯罪的概率顯著大于那些活躍程度高的人。具體來說,AAC活躍度較低的那一半人,重新被拘捕的比例是另一半人的2.6倍;如果只算非暴力犯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