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轉水

本期兩篇文章和藏區有關,便自然而然想起數年前的一次西藏之行。盡管時間短暫,但每每提到與西藏有關的話題,就會對那雪域高原生起無限向往之情。

那是一次金融保險行業的學術交流之旅,但顯然那個地方不太適合討論復雜的金融保險話題??赡苁呛0翁叩木壒拾?,總之,白天暈暈乎乎地,只能聊一些簡單的話題。晚上,慢慢適應了,腦袋逐漸感覺是自己的了,便去考察當地風土人情。

這個考察的結果有點驚訝:當地熱鬧的去處也是酒吧。酒吧里的音樂有藏區的味道,也有西洋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墻上掛滿了各種留言本,男男女女們在高原和酒精的雙重反應下,寫下了無數情情調調的文字。這些情調,皆因一個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也許是酒吧自我營銷的需要吧,據說,倉央嘉措從布達拉宮的地道里出來,走向凡俗人間的第一個出口,就是這個叫瑪吉阿米的酒吧。當時也叫酒吧嗎?那個地道還在嗎?顯然大家不關心這個話題,大家關心的是那個女子究竟有多美,竟然讓一個背負著如此重要使命的宗教領袖冒著巨大的危險來此相會,并且寫下那么多深情的文字。

或者,另外的角度,倉央嘉措究竟有怎樣迷人的才情,讓很多美麗善感的女子心神搖蕩,流連至今: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許多的考證說,這不是倉央嘉措的詩作??墒?,這重要嗎?

重要的是倉央嘉措的故事需要配這樣的詩,才能以那個凄美的故事,把高高在上的佛家圣人降臨為人間可以親近的對象。

次日,離開拉薩,去納木錯。高原反應的原因,一路昏昏欲睡。到納木錯的時候,清涼的風從湖面吹來,一下子變得神清氣爽了。遠山白雪皚皚,湖面影影綽綽。風中似有歌聲,陽光充滿了暗示。

所有的一切,好像藏著無數的秘密,在波詭云譎的湖水中,在肅穆靜謐的山峰上,在郁郁蔥蔥的森林里。山勢險峻,大地曠芒,湖泊深邃,蒼天湛藍,反襯了生命的渺小,脆弱,卑微,短暫。

佛,就是這個秘密的覺悟者。他拈花微笑,穿透古往今來,貫通心內身外。他普渡眾生,讓有限的生命挺拔、偉岸、崇高、永恒。

由此理解了那些轉山轉水的人們,他們每一步的度量,都是在和這個秘密傾心地交談,每一個五體投地的過程,都是在體察山山水水的神秀和靈異。每一次經筒的撥動和經幡的搖曳,都是他們心底深切的頌揚和膜拜。他們修來世,更煉今生。他們歷經磨難,更享受轉山轉水轉佛塔的過程。

常人這樣艱辛的轉,是一種修行。倉央嘉措是轉世靈童,本不屬于人間,他是人間通向神靈的通途,他是轉山轉水轉佛塔的途中,遇到的那個抽象的人,他是誦經的真言,是山路上的溫暖,是跨越了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的超越的存在。

所有的悲情,可能因此產生。只因他15歲才被確定為轉世靈童,他已經深切地體悟了凡俗世間的諸多美好。短暫的生命,要被賦予永恒的使命。想遇見生命中的你,卻要不得不探尋天宇的奧秘。他想回到輪回中,回到凡俗中,回到生命簡單的快樂中,但一切都成了撕扯,成了折磨,仿佛也是另外一種修行。

當苦難終須了結的時候,當修行終將圓滿的時候,世俗將倉央嘉措的故事定格在24歲,放逐在青海湖的波濤里,留下永遠的謎。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