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不做鮮榨葡萄汁
“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姜文釀的酒,從來酒味濃烈。“整個世界就存在在誤讀當中。”姜文似乎要為觀眾搭建一座“黃鶴樓”,讓人們去誤讀,讓崔顥懷鄉,讓李白別友。
一個自稱“永遠是業余導演”的人,從1994年到2014年,只導了五部片子,而大多數時間都是“上別人家參加了一個大party。”但像他產量低而又聲名燦然的一線“業余導演”,在整個電影史上實屬鳳毛麟角。
2014年12月15日晚,暌違四年之久的姜文,帶著他的第五個親生“兒子”《一步之遙》與觀眾見面。此片甫一上映,觀眾立刻列陣分極,毀譽互參,延續了他電影一貫的高話題性特征,而其密集的隱喻又開始被廣泛地解讀。
任性的姜氏電影?
“看《一步之遙》,這電影一句句都讓我想起90年代的三里屯,任性放浪、囂張跋扈、不講理、不接地氣。”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在看完電影后,忍不住在朋友圈刷屏。在他看來,那時代已遠去,“你我已老,已不任性。”
姜文的任性,在一般影迷中,是有他的資本的。26歲,姜文三封金雞影帝。31歲,無師自通的姜文,擲出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艷驚四座,不僅以5000萬人民幣的成績刷新中國票房記錄,更成為中國電影跨入新時代的標志,并一舉斬獲臺灣“金馬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的諸多大獎,而初出茅廬的夏雨則憑此奪下臺灣金馬影帝的寶座。
2000年,帶有強烈姜文風格的黑色幽默系神作《鬼子來了》,跳出國門,將法國戛納電影節大獎和美國夏威夷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再收入囊中。禁導5年之后,姜文憑借有點意識流的《太陽照常升起》成功復出。雖然該片國內票房慘淡,但美國專業電影雜志《好萊塢報道》仍將其評為“電影精品、大師之作”。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又蟄伏了三年,姜文帶著“送給觀眾的禮物”《讓子彈飛》強勢試水商業片,角逐賀歲檔。原作者“東方文豪”馬識途也忍不住盛贊姜文的改編“雄壯威武”。隨著《讓子彈飛》在國內外連續取得無數的大獎,姜文的聲譽登峰造極,被影壇上下拜將封神,甚至《半月談》也不惜溢美之詞。
這次的《一步之遙》,一開映,立即招致影迷的熱議。富豪王健林的兒子、微博紅人王思聰也卷入罵仗?!兑徊街b》片方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猛烈回擊,稱影片讓“暴發戶”不舒服了。觀眾也樂得圍觀,誰都知道,王健林的萬達也是《一步之遙》的投資方。
“應該把葡萄釀成酒”
姜文不屑于給電影拍續集,他總是竭力把自己感受到的“別樣洞天”用電影的語言展現給觀眾,然后再以一個常人意料不到的方式冷不丁地端到觀眾面前,觀眾通常的反應是:“???這樣也可以?!”
馮小剛的《我把青春獻給你》里還記載了姜文這樣一段話:“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葡萄,很新鮮的葡萄,甚至還掛著霜,但你沒有把它釀成酒,開始時是葡萄,倒了還是葡萄。……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著名“痞子文學”作家王朔的《動物兇猛》。但因為王朔“痛恨給有追求的導演做編劇”,所以姜文只能自己動手改劇本,搞了一年多。后來《讓子彈飛》的劇本,動用了九個編劇又折騰了一年多,這還不算上邊拍邊改和耗時大半年的后期剪輯。
姜文的講究讓他成了“導演最難搞定的演員”和“演員最難搞定的導演”。知名編劇郭俊立說:“本來,編劇是特別懶惰的職業,片子是導演的作品,導演要求我達到6分,我就達到6分。但是老姜讓我意識到,人是有潛力的,我們的劇本和開拍前的除了框架是一樣,每場戲的精彩程度都完全不一樣了。他不斷把你逼到極限,然后要求你在極限上再推進一步。”相對于不少導演恨不能每年出個兩三部片子,姜文倒頗耐得住性子,20年來,才慢吞吞地出了五部片子,但部部都能引爆觀眾輿論。
姜文“不守規矩”,等你滿以為跟上了他的思維的時候,他往往已在別處?!蹲屪訌楋w》里張牧之帶著土匪兄弟在六子墓前真情告白的那場戲,編劇們花了三天也沒有拿出合適的方案,而租借來的公園當晚就要到期。暮色漸濃,大家基本都已放棄的時候,姜文眉頭一皺,五分鐘就想出了一個簡單粗暴、奇崛有趣的辦法:直接讓演員對著攝影機鏡頭近距離獨白。他干凈利落的電影敘事,言簡義豐的人物對話,深刻機智的揶揄諷喻,其瓷實的質感也像極了姜文本人。
去年九月,姜文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演講時被問到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姜文導演“坦誠”回答,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是當個火車司機,因為“火車司機可以到處去玩,還不用洗臉,特別是開那種燒煤的火車”。其時,新片《一步之遙》正在美國做后期,姜文在回答提問時特別調他拍電影不會特別取悅誰,“我有三個孩子,我取悅三個孩子已經夠了。”
讓姜文低頭?
盡管每部電影都被大量地解讀,但姜文依然聲稱自己被誤讀了。不過他似乎并不著急,他用頗為形而上的口吻說:“整個世界就存在在誤讀當中。”他就是要為觀眾搭建一座“黃鶴樓”,讓人們去誤讀,讓崔顥懷鄉,讓李白別友。他說他當年夜讀《動物兇猛》,讀到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他讀《生存》,腦子里就是《鬼子來了》:藝術的生命力就在那些合理的誤讀之中。
拍戲“從不困惑”的姜文,在《讓子彈飛》上映前,躊躇滿志地說:“拍一部賺錢的電影其實不難。”果然,《讓子彈飛》在談笑間一舉創下近7億的票房。而此前,《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也讓東家血本無歸,姜文略一沉思,狡黠的小眼睛一瞥,肯定地說:“這是觀眾的損失。”他在回應對《一步之遙》的大規模質疑時,底氣十足:“這就是我最好的一部電影。”“群威群膽是啥,安全感,我不在乎安全感,一開始就拋棄了。這不是我的損失。教育我?我是這么容易被教育的嗎?”他說自己“是個不自戀的人,是一個只會以傲慢回應傲慢的人。”
1991年,“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問還只是演員的姜文:“中國這么多導演,哪個優秀?”姜文說:“現在沒有,以后會有。”焦雄屏問:“誰呀?”二十八歲的姜文說:“我!”
2012年,姜文在《小崔說事》中談及自己最喜歡的三個導演,他說:“謝飛,謝晉……”臺下觀眾喊:“姜文!”姜文笑了,說:“那行吧。”這就是姜文。像歷來所有的才子一樣,他的“狂傲”和固執,很容易被忽視被寬容。
姜文獨特的個性,過人的口才,讓他成為不少記者眼中頗為棘手的明星,他敏捷犀利的應對爽爽地碾壓過無數準備不足的記者。某雜志為此還出過名為《如何正確地采訪姜文》的一篇長文,頗具調侃意味地分享采訪經驗,比如建議記者“模擬周韻的穿衣風格”或者“灌醉自己”。姜文嘴上的功夫一流,一開口就是黑色幽默,且拿捏得恰到好處。極具質感的同時,又能精準地表達想法,不失風度,就像是脫口秀,有時候簡直分不清他是戲里的那個人,還是戲外的他本來也就這樣。
馮小剛在《我把青春獻給你》里說:“抬起扛來,英達、姜文他們的聰明智慧是非常夠用的。正是因為這一點,使他們在談話中永遠保持著勝利者的姿態。姜文經常使用的一個句子就是:你不能這樣吧。每次我聽到這樣的句子,直接反應就是,我真的不能再這樣了。事后又在問自己:我哪樣了?久而久之,我對他們萌生了這樣一個愿望,迫切地想聽到他們能在所有的聰明智慧都用上了的時候,說一聲:我錯了。”
“我不是任何人的粉”
舒淇爆料,在與姜文演對手戲的時候,姜文比女孩子還要緊張羞澀。舒淇說:“在他的片場你會經常聽到掌聲,我覺得姜文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特別特別會夸獎人,夸獎到你都不相信自己真的有那么好。”
沒戲拍的時候,除了鍛煉,陪妻子周韻和三個孩子,姜文就呆在屋里讀書。他“張口毛澤東,閉口薩特”地招呼記者而游刃有余。但他拒絕成為任何人的“粉絲”,在一次訪談中,他強調,“粉絲是特別容易變心和不理智的,粉絲也基本上是不動腦筋的,無條件的,我不是無條件的。”
而當年為邀周潤發和葛優加入《讓子彈飛》劇組,用文言文作的“英雄帖”,讓人們驚訝地發現姜文的文筆也如此了得。還有一首當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有感而作的《念奴嬌》,也是個性十足,和他的電影一樣充滿雄性的、硬朗的陽剛之氣。請看:
云飛風起,莫非是,五柳捎來消息?一代人來、一代去,太陽照常升起。浪子佳人,侯王將相,去得全無跡。青山嫵媚,只殘留幾臺劇。而今我輩狂歌,不要裝乖,不要吹牛逼。敢駕閑云,捉野鶴,攜武陵人吹笛。我戀春光,春光誘我,誘我嘗仙色。風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
這就是姜文,那個在5號大院的房檐上和英達抽煙、彈吉他、聊女人的姜文。而當有人把姜文稱為中流砥柱,他卻謙虛地說:“我從來都不是救世主……” 但他的好友王朔也說:“中國需要這么一個人。”
姜文,著名電影演員、電影導演。1984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24歲即憑借在《芙蓉鎮》中的表演獲得了1987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也都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其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周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其后導演的片子,總能掀起輿論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