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笑收費”,你怎么看?
餐館老板常用“不好吃不要錢”來宣傳自己的食物,這一潮流終于也波動到了主觀性更強烈的藝術市場。
為增加國庫收入,西班牙政府向娛樂行業增稅,許多劇院生意慘淡。但西班牙一家喜劇劇團卻別出心裁,靠新科技扭虧為盈。他們不賣門票,而是推出“不好笑不要錢”收費方式,結果大受觀眾歡迎。
2014年,西班牙的藝術市場觀眾大量衰退,原因在于政府決定將劇院表演的課稅由原本的8%調漲為21%。為了拉動用戶走進劇場,西班牙喜劇劇團 Teatreneu主打進場免費,在每個座位前方均安置一臺iPad,偵測觀眾臉部表情,只依照你實際微笑的次數收費,收費前觀眾可以通過iPad 確認資訊,并利用手機將你微笑的照片分享于SNS網站,創新手法果然一鳴驚人,成功將票價與人數推至新高!
打破以往在還沒享受到服務前就須付費的傳統模式,反而主打免費入場吸引人潮,待觀眾入場后就會發現每個座位前有臺iPad,運用內建的臉部辨識系統,來辨別看戲的觀眾是否有笑,只要你笑,就要收費,等于按效果付費。
每笑一次的費用為0.3歐元,但票價的最高上限只收取24歐元,并不是無上限的收取。每位觀眾的專屬ipad會紀錄微笑次數、金額并拍照,并同步將所有觀眾的信息回傳至主機屏幕,計算此場次的收益,等表演結束后觀眾可回溯查詢與分享到個人社交網站,然后至柜臺結帳。通過即時性的互動模式,不僅讓看戲的人感到新奇好玩,同時,當自己最后掏錢買票的時候,應該也感到相當服氣沒爭議。
現階段劇團表演導入的是pay by laugh,未來悲劇模式可以導入pay by cry的方式,或以掌聲的分貝計算的方式進行。
據悉,這種別出心裁的收費方式吸引了不少想免費看戲的民眾挑戰,但成功者很少,劇團因此大賺一筆。
此外,借助這種立即性的票房回饋機制,若門票收入不佳,似乎代表著表演并不出色,或許這樣的互動方式,將會是最直接呈現出劇團績效的一個方式,但以本案的結果觀之,觀眾進場人數平均較以往提升35%,票價平均也多出6歐元,西班牙藝術市場似乎因為這個方式而開始往好的方面發展,這正是創新帶來正面改變的契機。
當然,這種方式也不是非常完美的。比如,有的觀眾可能會為了省錢故意忍住不笑,還有的觀眾發笑時故意“笑彎了腰”,以避開笑容辨識系統。但是對于一片蕭條的藝術市場而言,按笑容收費的方法的確刺激了一大批消費者,也讓西班牙很多劇團紛紛仿效。
試想,如果我國院線也采取這種方式的話,是否會極大限度遏制了“爛片”的存在之地?是否能讓更多的藝術產品回歸民眾,更接地氣?這種新興的收費模式雖然弊端不少,但對真正掏錢的人來說,卻是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