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看見我被遮蔽的部分” 余秀華和詩歌

2015年1月16日之前,余秀華是小眾詩人;1月16日之后,地球人都知道她有一首詩叫《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是一場“睡”字引發的嘉年華。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把余秀華比作狄金森的旅美學者沈睿,反對給余秀華貼“腦癱”標簽。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公眾和詩歌“偶然相遇,絕不是什么金風玉露一相逢的好事”,詩人余秀華在微信上刷屏那兩天,詩人沈浩波如此說。

事實證明,詩歌和大眾是互相需要的。余秀華的兩部詩集腳前腳后出版。最先跟她簽約的出版社落在第二家后面。“市場??!”圍觀者感嘆。

一波波媒體記者向余秀華飛去。“她坐在院子里,躺在床上,走到田里,都有人跟著,他們問,她就回答。”一則報道中寫道。晚上九十點鐘記者們散去的散去,蹭住的蹭住。在另一位記者筆下,余秀華“笑時眼睛像孩子一樣,安靜地直視你又像是個老片兒警”。她能在三言兩語之間,看穿記者的心思:著急的給他們“快餐”,讓他們交差;有時間跟她聊天的,可以看到鄉村夜空中的獵戶星座。

2015年1月16日之前,余秀華是小眾詩人;1月16日之后,地球人都知道她有一首詩叫《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是一場“睡”字引發的嘉年華。

兩天之后,人們已經有了十八般角度

沒有網絡推手,這次是小眾傳播點起的火苗。

1月13日,旅美學者沈睿發表了一篇余秀華詩歌的讀后感,其中充滿炫目字眼:“橫空出世的詩人”“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詩歌的刺刀一刀見紅”。在這篇讀后感中,沈睿將余秀華稱為“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

很多人未必知道誰是狄金森,但“中國的×××”無疑有“加持”效果。

經過授權,網友王小歡把沈文發布在自己經營的微信公號上,并把原標題《什么是詩歌?余秀華——這讓我徹夜不眠的詩人》改成《余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經過兩三天轉發,1月16日清晨,朋友圈上“睡你”滾滾而來。許多人在速讀后成為轉發黨。推介語帶著詩的韻律:“驚,心被弦,拉疼了……”

除了個人轉發,幾個微信公號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這些公號有些與詩歌有關;有些素來與詩歌“井水不犯河水”,像“女權之聲”、“PKU雜志研究中心”。詩刊社副主編李少君注意到,“PKU雜志研究中心”所有的內容都是關于政治法律的,甚至連文化內容都沒有,“突然有一期‘逍遙法外’,做了余秀華詩選。”

1月17日,王小歡在公號發言:“我不會去找余秀華。我會依然讀詩,聽民謠,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動,就像每天清晨起床洗臉刷牙。”王小歡和沈睿都說,他們跟余秀華素昧平生。

也是在1月17日,人們已經有了看待余秀華的十八般角度。余秀華的“伯樂”《詩刊》社在其官方微信上梳理了江湖中的各種意見:

有人把余秀華和龐麥郎聯系在一起;有人說余秀華的詩本質上是心靈雞湯,她的走紅是因為滿足了人們對底層人物的想象。

第一位就余秀華表達系統意見的“一線”詩人應該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藏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