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新政:認人不認錢
香港實施已十年之久的投資移民政策突告中止,透露出香港希望引入人才而非資金、重振香港經濟的意圖。與此同時,來港投資創業的大門依然敞開著。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鐵絲網外的香港維多利亞海港。
香港實施已十年之久的投資移民政策突告中止,透露出香港希望引入人才而非資金、重振香港經濟的意圖。與此同時,來港投資創業的大門依然敞開著。
“有錢人”移民香港的路被暫時堵死了。
2015年1月14日,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立法會例行發布本年度施政報告時,鮮見地宣布了一件第二天就要做的事情——在第139項中,他提到,“于明日起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即暫停投資移民。
最后期限到來前的幾個小時,暫停投資移民計劃的告示已被貼在了入境處的銀灰色信箱上方。
在投資移民大門關閉的前一天,即梁振英講話當天,不包括已遞交的郵遞申請,有1771宗申請從窗口、信箱、網絡各渠道涌入位于灣仔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此前的1月1日至13日,入境處當局總共收到的申請數是947宗。
短期內資金流入量的預期降低,或使港股亦受到了輕微的“驚嚇”。消息宣布之后,恒生指數加速下滑。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103.37點,報收24112.6點,跌幅0.43%。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已實施十年之久,這是一個讓資金來到香港的計劃,在指定領域投資額達1000萬港幣的人士將有權在香港居留,“無需開辦或合辦業務”。
官方信息顯示,這一計劃于2003年10月27日實施。彼時的香港正遭遇經濟衰退,又受到SARS沖擊,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都希望制定政策刺激經濟。同年7月,中國內地試點了個人在港澳的自由行政策。之后不久,投資移民計劃也應運而生。
不過大量投資都傾向樓市,帶來樓市過熱。像內地許多城市一樣,高房價使住房問題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
自2010年10月14日起,香港政府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進行兩項調整,以遏制炒房,并收窄移民通道:一是將房地產投資項目剔除;二是將投資的門檻從650萬港元提升到1000萬港元。
截至2014年12月底,十一年多的時間里,香港入境事務處共接獲41802宗申請,批準了25504宗,總計帶來超過2160億港幣的投資,相當于2013年香港GDP的十分之一。
1月26日下午,在香港入境事務處2樓的問詢處門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