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時代與中國機會

此輪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供給面的變化,2014年全球石油產出增量達到過去34年以來的高峰水平。中東各國陷入“囚徒困境”,率先減產者損失最大。為了市場份額,只要油價水平仍高于產油的邊際成本,沙特難以主動減產,預計未來5-10年油價將維持低位。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美國供給增長的主因是近年來爆發的頁巖油革命。圖為美國北達科他州頁巖油礦區,火車和卡車正在運出原油。 (東方IC/圖)

此輪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供給面的變化,2014年全球石油產出增量達到過去34年以來的高峰水平。

中東各國陷入“囚徒困境”,率先減產者損失最大。為了市場份額,只要油價水平仍高于產油的邊際成本,沙特難以主動減產,預計未來5-10年油價將維持低位。

地緣政治沖突是今后油價反彈的觸發點,但不會改變中長期的低油價走勢。

低油價時代中國經濟保增長壓力減小,而且迎來了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窗口。

2015年1月30日,國際油價出現了半年來少有的一次反彈,兩個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紐約原油”和“布倫特原油”當日漲幅都超過7%,再次引發業界對油價觸底反彈的猜想。

每桶100美元的紐約原油期貨關口是在2014年7月15日跌破的,之后一路走低至今,2015年1月29日的收盤價為44.59美元每桶。上一次如此跌幅,還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時。

但通過分析歷史上六次油價大幅下跌的原因,我們基本可以預判,未來5-10年,油價將維持在靠近邊際生產成本的低價位時代。

斷崖式下跌

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供給增量實現了持續、大幅正增長,2013年以來產量甚至超過了沙特。沙特的石油政策從穩定價格轉向穩定市場份額,盡管油價暴跌,中東地區沒有減產。

過去半年來的斷崖式下跌原因很復雜,但主要還是來自長期供給面沖擊,包括以美國為代表的石油供給增長和OPEC石油供給政策的變化。

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供給增量實現了持續、大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