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曾國藩能入文廟否
有操守者往往難成事功,有事功者往往難保操守。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徐菲
有操守者往往難成事功,有事功者往往難保操守。
近些年,在機場書店、小資咖啡廳或街頭報亭里,常會看到一些附會古人的成功學讀本。這類書好像特別喜歡拿傳主的頭像來做(開)封(玩)面(笑)。其中最耀眼的兩顆頭顱,除了王陽明那副凸起的顴骨,便是曾文正公的苦瓜臉了。
王陽明、曾國藩,大概算讀書人里的成功人士,而且都是事上磨煉,忙里偷閑,在事功的縫隙里做成了學問,從而多少能戳中一點當代成功人士和準成功人士的心事。只是,同樣講“成功”,古今標準不同。舊時儒者的最高榮譽是“從祀文廟”,也就是讓自己的牌位擺到孔廟大成殿兩側的廊廡里面,陪至圣先師吃一口冷豬肉。比起王陽明,曾國藩的學問事功沒那么大爭議性,然而生不逢時,在中西新舊對沖的大變局之下,沒有趕上文廟擴招的末班車。
其實,曾國藩也并非完全沒有機會。1907年前后,剛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