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詩人出差了》
“我們愿意把今年的最佳亞洲電影獎授予一部在路上的電影。它是一部用身體和詩的語言建筑而成的電影旅程”——第4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授獎詞
責任編輯:朱又可
雎安奇在拍片現場。
我們愿意把今年的最佳亞洲電影獎授予一部在路上的電影。它是一部用身體和詩的語言建筑而成的電影旅程,其中充滿了濃郁誠實的感性,因流逝而變得強烈的時間感,和對當代生活與現實做出的隱晦卻銳利的回應。同時因其自由的樣式提供了辨別的難度。這部電影就是:中國導演雎安奇的《詩人出差了》。
——第4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授獎詞
《詩人出差了》在鹿特丹電影節全球首映第二日登上了影展會刊頭條新聞,文章標題為:下一代!這部電影拍攝于2002年,剛剛才完成剪輯,講述了一個詩人(豎飾演)在遼闊的新疆“出差”的經歷。
2014年9月,鹿特丹電影節亞洲選片人Gerwin來到北京在我的工作室看了剛剪輯完畢的《詩人出差了》,回到鹿特丹后,Gerwin給我寫了一封長信,希望我能帶這部影片參加電影節。Gerwin在信中說:“看過你的電影之后我一直在思考,這部電影充滿自由,同時又有不可逆轉的喪失帶來的痛苦,我真的非常喜歡它,非常奇妙,非常美,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之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