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詩人也是蠻普通的
詩歌和詩人似乎天生帶有“離群索居”的屬性,普通人摸不著也碰不得。但從翻譯家跨界到詩人的黃燦然卻淡然看待近年來興起的詩歌熱潮。
2014年6月22日,人們在陜西某圖書城小寨店內參加讀詩會。
詩歌和詩人似乎天生帶有“離群索居”的屬性,普通人摸不著也碰不得。但從翻譯家跨界到詩人的黃燦然卻淡然看待近年來興起的詩歌熱潮。
黃燦然認為,詩人只是個會寫詩的普通人。而被神化為“詩歌黃金時代”的80年代也不過如此。詩人只會關心他們的下一首詩歌的好壞,而非詩歌到底熱不熱鬧。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跟你談談詩人真實的面貌,以及他們真正關切的事物。
詩歌又熱鬧了一回。
“我一點不關心,好像過一段就會熱鬧一下。”詩人黃燦然笑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更多人知道黃燦然,是通過他的譯著。他翻譯的外國大家名單包括:桑塔格、米沃什、曼德爾施塔姆、布羅茨基。最新消息是,黃燦然翻譯的約瑟夫•布羅茨基隨筆《小于一》,印數已過5萬。
作為詩人,公眾給他的榮譽來得稍晚。2011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獎。2012年,他的《奇跡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