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徐敬亞:這么大國家,好詩集應該印10萬冊
他覺得大眾和詩歌之間是無法深入理解對方的,但是網絡把兩者聯系在一起了。缺乏苦難閱歷的年輕人也愛上了詩歌。
2009年4月16日,童耀遠在家中書柜前展示他出版的詩集。江西蘆溪縣南坑鎮圭田村93歲的退休農技員童耀遠,30年來每天堅持伏案寫作,體裁包括詩詞、散文、小說等。至今童耀遠已出版10余冊詩集,累計寫作300余萬字。
余秀華的突然走紅大大提升了詩人們的興奮?;仡櫾姼璋l展的幾十年間,從80年代的黃金時代,到90年代的低谷,再到現在大規模的年輕網絡詩人,詩歌評論家徐敬亞認為詩歌正在回歸。
他覺得大眾和詩歌之間是無法深入理解對方的,但是網絡把兩者聯系在一起了。缺乏苦難閱歷的年輕人也愛上了詩歌。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和你談談詩歌的現狀和發展。
“余秀華的注冊時間是2012年11月26日下午1點:30分。”中國詩歌流派網主編徐敬亞準確無誤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屬于“比較早的注冊會員”。
1980年代初,身在東北的詩歌評論家徐敬亞以《崛起的詩群》聞名,隨后不久,他和大部分同道一樣,1990年代投身商海。
2011年,他和詩人韓慶成共同創辦了中國詩歌流派網:“短短4年,無論從注冊會員人數,還是日發貼量,還是點擊量,都是全國最前列。韓慶成也從此走上了虧損與失眠之路。”
網站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工,拿徐敬亞的話說,“寫詩的人是有癮的”。他們對在詩歌流派網活躍的余秀華備加愛護,但并不袒護她的欠缺。徐敬亞并不認為余秀華的突然暴紅代表著中國詩歌的復興,但“至少提升我們的興奮”。
麥家寫不下去小說的時候,就讀詩
南方周末:余秀華的詩歌為什么現在突然受到關注,而不是以前?你好像談過,對于余秀華的詩歌,可以在精英與大眾之間保持兩個審美與評論系統,有人對這個觀點持懷疑態度,你覺得分開來看,是不是回避困難?
徐敬亞:余秀華的被關注,的確突然了一點兒。但歷史上哪件事情不是“突然”發生的呢。多年來,在公眾的目光里詩一直是一個另類倒霉蛋,不是受到嘲弄就是受到指責,在沒說話的更多普通公眾那里,現代白話詩從來沒有戰勝古詩。
這次不同,通過一個叫余秀華的人,公眾終于有了正面的熱烈參與,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