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圈、百老匯、前橙會、離異、畢浪、盛斗士…… 抱團突圍的“離職幫”
阿里曾在內部召開了一次“離職員工大會”,馬云在會上將離職員工比作“敵前、敵后的5萬外援”,宣稱“即使你今天加入騰訊、百度、京東等任何競爭對手,阿里對你不會有任何生氣”。
責任編輯:鞠靖 蘇永通 實習生 王歡 龔晨
2009年從騰訊離職創業的歐陽云現在是單飛企鵝俱樂部北京分會的會長。
阿里曾在內部召開了一次“離職員工大會”,馬云在會上將離職員工比作“敵前、敵后的5萬外援”,宣稱“即使你今天加入騰訊、百度、京東等任何競爭對手,阿里對你不會有任何生氣”。
半年前,鄭練還是騰訊集團數千名產品經理中的一個。他說那時,自己是一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豬”,被人仰望的“豬”。
如今,他“逃離”了騰訊。他創業了,成了一只地上跑的“豬”。
過去16年里,約12000人像鄭練一樣從騰訊“畢業”。他們義無反顧地跳下巨人的肩膀,散入漫無邊界的互聯網,并將“騰訊基因”帶上各自的創業征途,被稱為“騰訊系”。
不僅騰訊,互聯網三大巨頭(百度、阿里、騰訊,簡稱BAT)的離職員工數量攀升,并逐漸成長為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新生勢力。
他們曾經只是龐然大物中的一顆小小“螺絲釘”,而當他們脫離出來,形成組織,竟成了一個巨型的磁鐵,吸引著投資人、老東家和更多的“螺絲釘”。他們各懷目的聚攏而來,期待著這些“螺絲釘”能為他們創造價值,甚至能誕生出偉大的公司,再造一個美國Paypal Mafia的神話。
一顆螺絲釘的出走
辭職以后,鄭練還是每天早上9點,乘362路公交車上班。同一條路線,10分鐘,到達現代豪園站,下車,與匆忙的人流往同一個方向走。只不過,大潮在騰訊大廈的樓下拐了彎,他還得朝前多走2分鐘,一個人。
2014年7月,鄭練加入了一個汽車O2O領域的創業團隊,成為了該團隊的產品總監,不再是騰訊里多得數不清的產品經理。
在39層高的騰訊大廈里,鄭練混跡了4年,從10層混到33層,從朋友網混到QZONE。他總結了一套“騰訊生存法則”:發郵件要快,搶功勞要狠,干老板想干的事,玩老板玩的游戲。
“騰訊太大了,看不到什么提升途徑。”鄭練說,這是大公司的通病,“如果有什么提升途徑的話,就只一條——抱大腿,抱最粗的那條”。
離職前,鄭練的最后一項工作是QZONE的品牌推廣。領導講時尚,弄得穿慣了黑色夾克牛仔褲的鄭練,為了可憐的印象分,跟風研究起發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