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現代文明的關鍵是理解科學革命
科恩將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分成“舊世界”與“新世界”這兩個階段,其分水嶺就是科學革命發生的16、17世紀。在此之后,人類文明進入現代,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都被視為科學革命在新世界的延續
責任編輯:劉小磊
英文中“革命”這個詞,原指天體運行。哥白尼(上圖)的《天體運行論》,英文一般譯作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Celestial Spheres。
科恩將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分成“舊世界”與“新世界”這兩個階段,其分水嶺就是科學革命發生的16、17世紀。在此之后,人類文明進入現代,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都被視為科學革命在新世界的延續
“革命”是當代中國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由于古已有之(“湯武革命”)而顯得司空見慣,結果是很少有人追究與之對應的西方詞匯的來源?!俄f氏大辭典》國際新版對revolution的解釋,按先后次序是:(1)天體圍繞圓或橢圓軌道的運動;(2)突然的、激進的或徹底的轉變,如“一個思想上的~”;(3)發生在政治機構或政府或憲政體內的具有根本性的變動。已故哈佛科學史教授I.B.科恩在《科學中的革命》中說:“革命這個概念和名詞源于科學(天文學和幾何學),轉而又進入了論述政治變化和社會變化的領域,從而經歷了一場很有意義的初始變化。正如本書的文獻資料所表明的那樣,革命這個變化著的概念,反過來又從社會科學及有關政治理論和政治活動的各種文獻中返回到對科學變化的討論之中。”
“源于科學”指的是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英文一般譯作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Celestial Spheres,與上述第一條釋文一致(也許還隱含了第二條的意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