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你有能力,替他講一講吳念真講述的臺北底層故事
《臺北上午零時》脫胎于社會新聞:原住民湯英伸到臺北洗衣店工作,工作太過辛苦,湯英伸幾次想辭工,老板不答應,不給身份證。最后湯英伸殺了老板,被判死刑。新聞發生時,吳念真將三十歲,他的第一反應是:我說不定會做同樣的事。
責任編輯:袁蕾 李曉婷 實習生 王捷
《臺北上午零時》脫胎于社會新聞:原住民湯英伸到臺北洗衣店工作,工作太過辛苦,湯英伸幾次想辭工,老板不答應,不給身份證。最后湯英伸殺了老板,被判死刑。新聞發生時,吳念真(左前)將三十歲,他的第一反應是:我說不定會做同樣的事。
如果臺灣的作家不分藍綠,而分左右翼,吳念真肯定可以算作左翼作家。迄今為止,不管是作為電影/戲劇的編劇、導演,或是寫小說、隨筆,吳念真寫作的出發點一以貫之:“弱勢的人,他的聲音沒有被講出來,他們沒有地方可講,好像你有能力,替他講一講。而且你自己就是那樣的人,也曾這樣走過來……”
大陸作家的左右翼分野,吳念真不熟:“丁玲我看過,可是丁玲后來變了”,“我比較喜歡沈從文”。
2015年1月到2月間,吳念真任藝術總監的臺灣綠光劇團,把他們十五年前創作的劇目《臺北上午零時》帶到內地巡演。這是一個典型的底層故事:
1960年代,臺北市一家鐵工廠的三位學徒終日在老板打罵中做苦工。他們三人同時暗戀隔壁面攤的孤女阿玲。面攤的老板是鐵工廠的頭家娘(臺語,意為“老板娘”),也是阿玲的姨母。阿玲被姨丈強奸。為給阿玲報仇,學徒阿榮殺了鐵工廠老板,入獄服刑;學徒阿嘉娶阿玲為妻,給她腹中小孩合法姓氏;學徒阿生以阿玲的名義給阿榮寫信,直到阿榮出獄。此后四個年輕人天各一方,2000年再次聚首,是因為頭家娘的面攤要作為“違章建筑”被強制拆除。
劇名《臺北上午零時》是1960年代臺北私人電臺的一檔廣播欄目。其中包含臺語版的世界名著廣播??;有簡單的英文歌;有各種即時消息:昨天哪里發生了水災,從那里出來打工的朋友,如果身上有錢趕緊寄回去;一位媽媽在臺北尋找一直沒有消息的兒子,如果你們誰認識她的兒子,即刻跟她聯系……對當年飄零在臺北最底層的異鄉人來說,這檔每天從深夜播送到凌晨的節目是一個公共的情感碼頭。
“謝謝導演,我們被理解,我們被撫慰”
2015年1月22日,《臺北上午零時》在北京首演結束,已是22:30。很多觀眾沒走,圍著國家大劇院戲劇廳的外墻,站著填寫調查卷。
問卷的紙張薄得有些潦草,問題也很普通:姓誰、手機號碼、郵箱、怎么知道這出戲、沖著什么來看戲、最喜歡的演員……綠光劇團把這些問卷回收,得到寸許厚一疊。很多觀眾沖著吳念真而來。他們的年齡從19歲到四十幾歲不等,性別有男有女,很多人以小名“阿欽”稱呼吳念真,熟悉他的初戀故事、影視代表作、隨筆集。
每一場演出結束,吳念真都會坐在后臺,閱讀這些新鮮收割到的觀眾意見,借此判斷一出戲是砸了還是成了。
在綠光劇團,《臺北上午零時》從屬“人間條件”系列。這一系列劇目彼此沒有情節上的關聯,風格卻類似。都是說來話長的故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