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好學生都去哪兒了
好學生都去哪兒去了?記得媒體討論過現在大學生暮氣深重的話題。大家好像也都為大學生的暮氣,與之相關地為國家和社會的前途焦慮。然而也許有人會質問我:“你憑什么說今天的學生暮氣深重?”是啊,他們的見識比我這樣的老朽廣、門道比我清、考分遠比我高。何來暮氣深重一說?不過,本文所說的“暮氣”至少有一個核心含義,就是缺乏理想的激情。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徐菲
好學生當不以考試為業,而是以學問為業,以問題的探索為業。
我向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邯鄲學步,來寫我心中對教育的疑惑和痛苦。本文所謂的“好學生”并非指高考出色的“考生”,而是指大學里面以探索問題為志業的學生。當下,從小學到高中模制出來的孩子多是“考生”,是以考試為業的學生。好學生當不以考試為業,而是以學問為業,以問題的探索為業。浙江大學一位教授常年帶學生讀書,每個畢業季都要讀韋伯的“以學術為業”這一名篇,以送別讀書班的學生。好學生當然并非一定要以狹義的學術為職業,但好學生須以廣義的學術即學問和問題為志業。我想要問的是,這樣的一群以學問和問題為業的人都去哪兒了?令人憂慮的或許是,這樣的人正在各個教育階段消失,尤其明顯的是在大學這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消失。
好學生都去哪兒去了?記得媒體討論過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