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談談“歷史的教訓”
推廣龔自珍《尊史》篇的“大出入”理論,讀史者須入而詳究一切史實,出而曠觀大體
責任編輯: 蔡軍劍 實習生 徐菲
推廣龔自珍《尊史》篇的“大出入”理論,讀史者須入而詳究一切史實,出而曠觀大體
最近十多年來,我屢次應邀以“歷史的功用”、“歷史與人生”或“歷史的教訓”為題演講。因為講得多了,我決定將來無論如何一定要寫本小冊子或一篇文章來談這個主題。
這里所要提到的龔自珍《尊史》篇,是為了響應演講中常常遇到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歷史都是過去的事,讀歷史能有什么用?另一個問題是,歷史都是過去式,怎樣才能既受用又不被它羈絆。
首先,對于是否要在歷史寫作里面安排“歷史的教訓”,學者們其實一直有爭論。經濟學大師亞當·斯密有一份評論歷史的遺稿中就說過,他堅決反對刻意在歷史著作中安排教訓。他說真正的好的歷史,從它的人物、它的情節,讀者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教訓,何必刻意去強調與安排呢?
回到正題,我要先舉一個例回答第一個問題。日本德川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一向以模仿他人或模仿史例而有名。德川家康幾乎不相信自己的原創力。他為了與豐臣秀吉決戰,把德川家的戰法及政略全部改為甲州武田信玄的戰法及政略。他對付豐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