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文到底有多真實?
雖然被明確宣布撤稿的論文只是大量科學論文中的極少數,但是,撤稿的陰影無疑會影響到公眾對科學研究的信任。
責任編輯:朱力遠
雖然被明確宣布撤稿的論文只是大量科學論文中的極少數,但是,撤稿的陰影無疑會影響到公眾對科學研究的信任。
在美國《科學家》雜志評選出的2014年十大論文撤稿事件中,小保方晴子的STAP細胞論文顯而易見列在首位,但是其他被撤銷的論文的負面影響也不可低估。
艾滋病疫苗一直是世界科學研究的頂尖項目之一,社會的需求和公眾的期盼自然激勵了更多的研究人員投身于這一研究。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生物醫學副教授Dong-Pyou Han正是利用這種期盼心理,在研究中夾入了自己的私貨。
Han在2014年2月的《逆轉錄病毒學》雜志發表論文稱,兔子在接種他們研發的艾滋病疫苗后產生了能夠中和多種艾滋病病毒的抗體,即能抗御艾滋病,由此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簡稱NIH)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經費。但是,另外一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其研究進行重復檢驗時發現,兔子血清中所含抗體是人類抗體。隨后NIH介入調查,Han不得不承認是偽造實驗數據的研究結果。
軟件生成論文
如果說Han的論文造假只是科學論文中的極少數,那么,涉及計算機軟件生成的論文造假就稱得上大量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