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納粹軍官如何成為德國總統
這位總統對于納粹德國的反思,影響不僅遍及德國社會的各年齡段和各階層,更重要的是在納粹暴政的受害國贏得了信任和尊重。
1985年5月8日,魏茨澤克總統在聯邦議院做紀念二戰結束40周年的著名演講。
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不久前逝世。國際輿論對他的一生給予崇高評價。德國現任總統高克稱他為“世紀見證者”,法國總統奧朗德稱他是道德楷模。魏茨澤克年輕時擔任納粹德國軍官,他的父親曾是希特勒政權外交部國務秘書。以這樣的身份,魏茨澤克是如何嬗變為“德國的良心”的?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這位傳奇德國總統的心路歷程。
這位總統對于納粹德國的反思,影響不僅遍及德國社會的各年齡段和各階層,更重要的是在納粹暴政的受害國贏得了信任和尊重。從那時起到冷戰結束,波蘭、捷克、荷蘭等曾經遭受德軍入侵的國家先后與聯邦德國恢復了正常交往。
犯罪者之子—犧牲者之弟—抵抗者之友
以《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聞名于世的威廉·夏伊勒,在1934-1940年曾是美國環球新聞社駐柏林的記者,與當時的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老魏茨澤克相當熟悉。1985年,耄耋之年的夏伊勒重游歐洲,恰好注意到理夏德·馮·魏茨澤克那篇著名的反思演講,他的第一反應是:“這位總統的父親在希特勒手下可是干得不錯呢!”
如果連見多識廣的夏伊勒也無法規避對魏茨澤克家族歷史的質疑,則理夏德·馮·魏茨澤克的反思歷程,完全可以用“負重涉遠”來形容。
作為前國防軍預備役上尉,他曾經參與入侵法國和蘇聯的行動,并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