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潛水玩家的另一個愛好珊瑚“插秧手”
深圳大鵬半島海域的珊瑚群,在“深圳速度”的城市化狂飆中一點一點消逝。如今,潛水愛好者和當地政府正聯手,一點一點地“種”回來。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飛碟”是一個水泥制成的圓錐體,表面安放著一個個白色瓷環,這些瓷環為珊瑚的精子和卵子提供附著處。
深圳大鵬半島海域的珊瑚群,在“深圳速度”的城市化狂飆中一點一點消逝。如今,潛水愛好者和當地政府正聯手,一點一點地“種”回來。
等不及原定的約定時間2015年3月了,“潛愛大鵬”志愿者趕在2月5日臨近年關就來到廣州。除了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交流珊瑚種植經驗,他們還希望能在深圳的大鵬半島海域設立禁止近海捕魚紅線的政策。
這是一片水底暗藏乾坤的海域。2014年11月8日,海水16℃,8只“飛碟”沉入水中,它們是珊瑚的“嬰兒床”。
這是“潛愛大鵬”珊瑚保育公益計劃系列活動之一。自2013年底伊始,一群潛水愛好者自發在深圳大鵬灣海域“種”珊瑚。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這里將擬建國家級珊瑚保育示范區。
要在涌動的海底“種”珊瑚并不只是“插秧”那么簡單,把一株珊瑚幼苗放在水泥托盤里,然后再固定在一個個小方格內,有點像游戲“植物大戰僵尸”里種植向日葵的方法。不過,對這群愛好者來說,這是“好玩有勁”的事。
從海底撿垃圾開始
“早些年在大鵬潛水還可以看到大片的珊瑚,非常漂亮。”年近四十的廣東韶關人袁志濱身材微胖,卻是潛水好手,他和潛水愛好者聊起海底昔日“盛景”時,總是惋惜。
大鵬半島位于深圳東部,四周水域地處東南亞近海珊瑚礁群黃金區域邊緣,平均水溫為25-27℃,屬珊瑚生長的最佳水溫范圍。1984-2014年,深圳狂飆發展的三十年間,這里的石珊瑚種數由31種下降為24種,覆蓋率由76%減為現在的約50%。
除了全球變暖導致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