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資金政策支持的早產兒中國母乳庫:活在零下20度

在某種程度上,母乳對早產兒、病患嬰兒來講,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治療的藥物。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蘇海倫 喻琰 王天元

(何籽/圖)

在某種程度上,母乳對早產兒、病患嬰兒來講,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治療的藥物。

廣州母乳庫的用奶量甚至低于捐奶量。

“母乳能不能得到徹底消毒,這也是很多人顧慮的一個問題”。

28歲的陳玉吉(化名)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以下簡稱廣州母乳庫)最新的一位母乳捐贈者,編號448。這意味著已有448位母親,成為了這家醫院住院患兒們的“奶媽”。

2013年3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立了內地首家母乳庫,緊隨其后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和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相繼成立母乳庫。與精子庫、臍帶血庫等機構遍地開花相比,母乳庫顯得形單影只。

2015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委員蔡國斌提交《關于建議我國各省市應建立母乳庫試點工作的提案》,這也是母乳庫話題首次亮相全國兩會。截至南方周末發稿時,蔡國斌仍不知該提案能否被立案。

母乳庫在國外已有近百年發展史,但在中國還是新鮮事物。兩年來,中國母乳庫在純母乳喂養率逐年降低的背景下到底遭遇了怎樣的命運?要讓其順利成長,還需要哪些制度安排?

現實:很冷,很燒錢

廣州母乳庫位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住院部五樓,與普通科室不同,必須通過新生兒監護室的員工通道才可以進去。

兩個月前,剛做媽媽的陳玉吉從新聞得知廣州母乳庫可以捐奶,她便主動找上門來。令她詫異的是,當她在服務臺詢問在哪里可以捐獻母乳時,護士卻回答“你可以先去乳腺科掛號”。

走遍整個醫院門診大廳,陳玉吉也沒看到任何關于母乳庫的標識。“為什么不見標識,也沒有人來捐奶???”陳玉吉說。

南方醫科大學陳超是一名兒科醫生,在他看來,母乳庫在醫院遇冷也是情有可原,“母乳庫屬于營養科,對病患兒的生命質量可能會有影響,但是并不會決定生死,因此,它屬于較為邊緣的科室。”

母乳庫的冷還反映在數字上。兩年來,廣州母乳庫總共有448上門捐奶,其中以該院職工家屬為主。相比之下,千里之外的南京母乳庫的數字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