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好,還是磚混好 農民自建安置房起爭議

當地政府與農民就自建房的具體事宜進行溝通,確定了安置地、戶型、層高。在考慮農民訴求后,政府同意安置房從四層層高上限提高到如今的六層。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蘇海倫 黃綺琳

(何籽/圖)

一份規劃或圖紙,一般都需要經設計院和業主單位充分協商、多輪溝通,才能最終產生。

當地政府與農民就自建房的具體事宜進行溝通,確定了安置地、戶型、層高。在考慮農民訴求后,政府同意安置房從四層層高上限提高到如今的六層。

“框架”與“磚混”有何不同?估計很多人不知道它們的特點及優劣。事實上,房屋結構關乎房屋安全,尤其在抗震方面,框架結構更安全。

2014年底,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謝橋新區多戶失地農民的房屋因違背當地規劃被拆。“挖掘機一下下砸向自家的房屋,看得心里滴血。”農民瞿茶花回憶起當時強拆自建房時,仍眼含淚水。另有十多戶因房屋結構“不合規劃”,停建近一年。新房未起,有農民不得不住在用鐵皮圍起來的窩棚里,晚上四處透風,他還得戴帽子睡覺。

當地政府為何不允許農民自建安全性更高的框架結構房?其拆房背后有怎樣的考量?

“框架”招來分拆

房屋框架殘缺不全、被破拆的混凝土塊突兀地垂在半空、木模板也被切割……瞿茶花的房子被拆后,至今仍是一片狼藉。

瞿不懂建筑,但聽說“框架房更牢實一些”。

2008年汶川地震,大批房屋倒塌,傷亡慘重。據報道,地震中磚混結構的房屋遠比框架結構房坍塌嚴重,換言之,留給居住者的逃生機會也就更小。

這一說法得到了業界人士的認同。河南五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馬東岐曾發文論述這兩種結構的優缺點。他說,由于梁、柱、板是承載建筑物重力的主力軍,墻體不承載負荷,起分隔和防護作用,框架結構在抗震性上表現更好,也更牢固,但其造價也要比磚混更高。

讓瞿茶花想不通的是,難道自籌資金修建更抗震更牢固的房屋還有錯嗎?

萬山區、碧江區同屬銅仁市,在碧江區政府官方網站上曾有一段描述。“銅仁地區目前來講還沒有地震的歷史記錄,但不是說就不發生地震,我區處于松桃-獨山深斷裂帶的地理位置,更讓我們要時刻具有防范心理,地震具有不確定性和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