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定價”置換萬億地方債
要置換的債務總額有18578億元。債務置換后地方政府一年可減利息負擔400億-500億元。這些沉淀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里,并占據著大量銀行信貸資源的“債務包袱”,其實正是另一些市場投資機構如商業保險和養老基金們所垂涎的“長期生息資產”。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丁子荃
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7萬億元,加上擔保和可能承擔救助責任的債務合計約30.2萬億元。
地方債置換模式背后,是一場涉及整個金融貨幣管理體制“系統升級”的制度性變革,原本各自“占山為王”的中國金融市場,也將由此迎來“諸侯爭霸”的混業競爭大時代。
2015年3月12日,隨著財政部以“答記者問”形式所做出的闡釋和相關暫行規定的出臺,引發市場各方猜測的“萬億地方債置換”的大致輪廓終于浮出水面。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要置換的債務是截至2013年6月末經審計確認過的存量債務中,2015年到期需償還的部分。這部分債務總額有18578億元。1萬億元的總債券額度占2015年到期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的53.8%。
此次債務置換的核心邏輯,是將原來地方政府通過地方融資平臺所借的短期“高利貸”,置換成長期的低息債務,財政部同時強調,“此次地方債置換不增加債務余額,也不會增加今年的財政赤字”。
而在此前的全國地方債務審計調查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高達10.8萬億元:這也使得市場各方紛紛猜測,1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置換只是開始,未來更大規模的債務置換還將陸續登場。
目前,這場以時間換空間的萬億債務大置換尚未披露具體操作細節,但據財政部的匡算,債務置換后地方政府一年可減利息負擔400億-500億元。
而按照2013年各省的審計結果,被置換額度較高的省份分別是江蘇、湖北、四川等。“今年我們債務置換申請了800億。這是和財政部互相協商后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發這么多錢去融資,賣政府債券。如果我們發行順利,可能后續還可以跟財政部爭取。”3月14日,江蘇省財政廳一位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
“國家賬本”之變
在高達1萬億元的地方債置換模式背后,財政部、央行和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結構正發生深刻的變化。
萬億債務如何置換?根據民生銀行研究院等市場研究機構分析,此次置換可能采取銀行直接購買政府債券;以及央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或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再貸款形式向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以購買債券等方式,實現對所置換債券的“市場化定價”。
這意味著,這場以地方政府債務為主體的“債務大挪移”將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是在新“預算法”規定下剛剛攤開“國家賬本”的財政部,還是身負貨幣政策制定及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