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沉疴“藥方”撤銷“紅頂中介”,能否藥到病除

環評領域,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南方周末記者邀請四位業內專家和從業者,共同探討環評應該如何改革的話題。

責任編輯:何海寧 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楊思佳 梁綺雅

從左起:楊朝飛(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原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尹吉(化名,有環保部門背景的環評機構負責人)、王燦發(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吳青(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律師)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清除“紅頂中介”:

•遏制腐敗肯定是有作用,但這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基本解決不了什么問題,進錯了藥房抓錯了藥。

修改環評法:

•環保法有了重大修改,加之環評本身有許多需要完善,我已提了修改環評法的議案。

•現在修環評法的時機不成熟,一系列問題情況不明,大家的看法還在爭論。

環評領域,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2015年2月9日,中央巡視組向環保部提出6點巡視意見,劍指環評沉疴,特別提到了“紅頂中介”的腐敗問題。此后一個月來,這一領域的新聞接踵而至,最新的消息是,環保部通報了最近一批63家違規環評機構。

環評,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被稱為第一道環保防線。但這道防線沉疴已久,也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南方周末記者邀請四位業內專家和從業者,共同探討環評應該如何改革的話題。“大家的看法還在爭論過程中。”但四位參與討論者都提到了環評審批的透明和信息公開問題,在輿論都被“紅頂中介”吸引時,這些聲音更值得傾聽。

“紅頂中介”如何清除?

南方周末:環評領域的“紅頂中介”,具體指哪些人或單位?

楊朝飛:“紅頂中介”就是它有政府作為后臺,或是有一定的特權,或是在審批的過程中能向政府施加一些影響。如此,它跟其他中介相比就不是平等競爭了,企業申報材料肯定是優先找它。

劉尹吉:首先,是界定什么叫“紅頂”。如果說國資是“紅頂”,那么我們(指專家所在單位)肯定是。我們作為事業單位或者說事業單位出資的公司,是國資,肯定是“紅頂”。如果說是國家機關,那我們還不是。相對來說,說我們是“紅頂”還不那么冤枉,因為官方身份回避不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