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詩人之死
年僅24歲的打工詩人許立志從富士康墜落自殺后,他的唯一一部詩集終于出版,名為《新的一天》。
面對許立志的離去,詩評家認為他個體精神世界的沖突和危機,體現了社會世界的深層矛盾,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疾苦”。但或許時代早已變了,許立志的死亡,僅僅只是一個人死去了。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跟你談談打工詩人之死背后的深層涵義。
2014年9月30日,年僅24歲的詩人許立志從富士康墜落自殺,引來一片喟嘆唏噓。在一批詩友的努力下,通過眾籌的方式,歷經數月,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詩集終于于日前出版,名為《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流水線上的雕塑
“新的一天”,一個飽含希望與憧憬的詞匯。
然而,在許立志的詩里,新的一天卻是重復單調、令人疲乏的一天,是日復一日的厭倦。2011年,許立志來到深圳,成為富士康公司的一名流水線工人,這個時候開始他大量寫詩。他在富士康寫的第一首詩,就叫《流水線上的雕塑》:“雙手如同機器/不知疲倦地,搶,搶,搶/直到手上盛開著繁華的/繭,滲血的傷/我都不曾發現/自己早站成了/一座古老的雕塑”。
兩年半后,依舊在流水線上的許立志又寫下了《流水線上的兵馬俑》:“沿線站著/夏丘張子鳳肖朋李孝定唐秀猛雷蘭嬌許立志朱正武潘霞苒雪梅/這些不分晝夜的打工者/穿戴好/靜電衣靜電帽靜電鞋靜電手套靜電環/整裝待發/靜候軍令/只一響鈴功夫/悉數回到秦朝”。
從“雕塑”到“兵馬俑”,意象的轉變、情緒的克制,凸顯機械勞作中人的異化,以及新的一天“意義”的喪失。
許立志的詩,很大部分都是如此,以真摯質樸的語言、形象貼切的意象、經驗主義和場景化的書寫方式,直抒胸臆他所置身的打工世界。
這里有疲憊與勞累:“流水線旁我站立如鐵,雙手如飛/多少白天,多少黑夜/我就那樣,站著入睡”;這里需要忍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貧窮:“我在擔憂什么,一張暫住證還是一個/明天早晨的饅頭/在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我被昏暗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