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李光耀的去世,使他本人和與他密不可分的“新加坡模式”再度成為中國民眾熱議的話題。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劉雨樺
當地時間2015年3月24日,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市,民眾在國會大廈外放置鮮花,紀念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
李光耀的去世,使他本人和與他密不可分的“新加坡模式”再度成為中國民眾熱議的話題。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官方微博3月24日發表評論說:“李光耀去世,中國是否學習新加坡模式再次成為熱點……實踐證明,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條,這世界上沒有一套就靈的模式,中國需要的是‘中國模式’。”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的去世,使他本人和與他密不可分的“新加坡模式”再度成為中國民眾熱議的話題。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官方微博3月24日發表評論說:“李光耀去世,中國是否學習新加坡模式再次成為熱點……實踐證明,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條,這世界上沒有一套就靈的模式,中國需要的是‘中國模式’。”
與此同時,自李光耀去世后這幾天,無論社交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中國輿論出現了不少緬懷的情緒,這其中潛在而不可言說的主要因素,就因為他真實、有根可尋的華人血統。
李光耀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那套“新加坡模式”究竟是怎么回事,由他一手開創的新加坡對華政策當前處于什么狀況,可以初步“蓋棺定論”了嗎?
“我一貫認為馬基雅維利是正確的”
“在被崇敬和被恐懼之間,我一貫認為馬基雅維利是正確的。如果沒有人害怕我,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李光耀在1997年出版的回憶錄里這樣寫道。
仔細閱讀李光耀的著作的話,可以發現其內心的真實思想。
“在被崇敬和被恐懼之間,我一貫認為馬基雅維利是正確的。如果沒有人害怕我,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李光耀在1997年出版的回憶錄里這樣寫道。李光耀所推崇的這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曾經說:“為了達到一個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在現代政治學中,馬基雅維利是極端現實主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