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創業”,政府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訪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亞生教授

工業革命4.0后,大規模的制造業生產很可能被機器人取代,那些工人以后怎么辦,這真是一個人類面臨的史無前例的問題。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歐陽柳依

萬眾創業席卷中國。湖南衡陽,一對農民父子,憑借著創業的激情和動力,劍走“偏”鋒,利用廢舊汽車零件和網絡上下載的圖片,在鄉間廢棄的廠房內拼接起一個個體型巨大的“變形金剛”,年收入超百萬元。 (東方IC/圖)

政府支持創新當然是好事情?;静毁嶅X的事情,都應該政府去做。

中國更應該強調大學和企業的自主和自由,因為政府已經夠強大了。

工業革命4.0后,大規模的制造業生產很可能被機器人取代,那些工人以后怎么辦,這真是一個人類面臨的史無前例的問題。

在“萬眾創業”的口號席卷中國之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亞生教授,攜他與人合著的新作《MIT創新課:麻省理工模式對中國創新創業的啟迪》來到北京,向讀者介紹MIT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MIT是世界公認的頂尖研究型兼創業型大學,產生了80位諾貝爾獎得主,同時,MIT校友創辦經營的公司年營業收入已超過2萬億美元,若作為GDP,能在全球排到第11位。

黃亞生之前寫過兩本關于中國的書——《出售中國》和《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這一屆政府將創新驅動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黃亞生的建議是,政府只管出資,保證大學和企業創新活動的自主、自由;不要學習新加坡,要學習以色列。

2015年3月24日午后,黃亞生接受了南方周末專訪。

可以出錢,但不可以主導

南方周末:就在昨天(3月23日),中國政府發布了《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力挺創業投資、科技創新,指出要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等,你在新書里著重寫的是麻省理工模式對中國創新創業的啟迪,不知如何看這屆中國政府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黃亞生:我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