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污染防線上的“空手道”環評資質倒賣經

一個惡性循環就此形成,環評項目多被壓低價格的無資質公司搶去,逼著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只能出借資質?!叭绻粧炜?,養活自己都難?!?/blockquote>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梁綺雅 楊思佳

環評行業的“資質掛靠”就如同皮影戲。表面上是環評機構完成了建設項目的環評工作,但背后實際上是有一雙手在操控。 (CFP/圖)

寧夏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盜用3家環評機構資質,完成了至少23個環評項目。有項目被打回重做,有項目被列入環保部重點黑名單。

舉報者認為實是環評機構的違規“出借”資質。“擁有資質的機構以‘管理費’的名義收取30%到50%的分成;還有的則是‘零售’,每蓋一個公章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一個惡性循環就此形成,環評項目多被壓低價格的無資質公司搶去,逼著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只能出借資質。“如果不掛靠,養活自己都難。”

東窗事發無人答疑

一連5天,劉宏偉的兩個手機號碼始終處于關機狀態或為空號,他以前的員工也無法聯絡上他。

2015年3月23日,當南方周末記者去到他的公司寧夏瑞博環保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瑞博)的辦公室時,這里早已于一個月前被轉租給了一家教育機構。

劉宏偉,根據公開資料,這個被描述為3家甲級資質環評機構的寧夏代理人,至少是23個環評項目聯絡人的公司老總,似乎憑空消失了。

環評(即環境影響評價),被稱為規劃及建設項目的第一道污染防線,是對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并提出對策。按規定,從事環評的機構必須擁有資質證書。

這可能肇始于一起一年多前的舉報。2013年7月,民間環保NGO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重慶兩江)投書至環保部,認為寧夏瑞博盜用3家環評機構的甲級資質開展業務。

最新的消息是,環保部核實,寧夏瑞博確存在盜用行為,責成寧夏環保廳處理。

但再無下文。3月24日,南方周末記者去到寧夏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并未就此受訪。而吊詭的是,原本應為“受害者”的3家環評機構,幾乎都三緘其口。

據多名環評師透露,業內存在“資質掛靠”的沉疴,即無環評資質的企業借用資質在當地接單,有資質的環評機構負責蓋章,兩者利益均沾。不過,環保部的答復并未指出寧夏瑞博一案有此問題。

寧夏瑞博如此暗度陳倉,后遺癥已然顯現。

百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永固紫、苝系列顏料等化工產品生產項目,位于寧夏賀蘭縣暖泉工業開發園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