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與春節類似,清明節也包含著滋養我們此世生命的生存結構。這正是作為現代人,我們依然要在清明祭掃祖墓的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何海寧 蘇永通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祭掃祖墓的時節來臨,我們這些“幸存者”,也隨之被帶入生死之際。杜牧詩中,安慰行人的是酒,是那位遙指杏花村的年輕生命。但最能給人安慰的,是族人在祖人墓前的團聚。
因為祖人,而有后人的開枝散葉。在流變不定的現代社會,有些親人多年不見,有的年輕人甚至相見已不識。清明時節,正好合族老小從各地奔回,一起體認共同的生命之源。疏離的親情,在祖人墓前得以年復一年地被重新激發。在這個商業時代,人們不難體會到,除了基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