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要讓它慢慢好 白先勇的“正面力量”
關于臺灣“二二八”,綠營的歷史學者出過一本書,指蔣介石剿撫并用,先剿后撫,白崇禧就是那個“撫”。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劉悠翔
從1990年代開始,“二二八”成為一種“險學”,開始是顯要的顯,但后來變成危險的險。首先是李登輝代表臺灣政府道歉,說“二二八”是政府對臺灣人民做錯了事。他下令開放所有的檔案,1991年有一個算是官方版的調查出來了,在這之后等于所有的“二二八”檔案全都出現了,一個一個公開,連當時警備總司令部的一些機密檔案都出現了。
但是很少人提到白崇禧。(那個調查)主要強調臺灣人民被來自中國大陸的國民黨迫害,然后捕殺。2006年,陳水扁執政,綠營的歷史學者出了一本《“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指蔣介石是“二二八”的元兇,用了“元兇”二字。后來有一節提到了白崇禧宣慰,可以代表綠營的一個觀點,就是蔣介石剿撫并用,先剿后撫,白崇禧就是那個“撫”。
研究“二二八”白將軍的宣慰,在政治立場上會遭遇一些困難,對研究者產生一種無形的精神壓力。從前是國民黨對臺灣人民施行一種思想統治或者精神壓力,民進黨上臺執政之后,那種言論的優勢或者詮釋權就掌握在它手上。尤其是“二二八”,每一年都拿出來打擊一下國民黨,提醒一下臺灣人民,國民黨曾經這么兇殘霸道。
臺灣的選舉并不是單純的民主化過程,它是一種族群動員,每一次都用族群語言,有意不讓他們彌合。它結疤了,但是每年到了“二二八”,就把它摳掉一次,讓它再流血。
馬英九每年在“二二八”的時候都出來道歉。國民黨建立不起一個有效的論述來還擊,其實白將軍這事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因為蔣介石已經把這個事情抹掉了,所以國民黨的當政者也不曉得。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