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張改良主義 ——對話錢理群先生

“知識分子在社會保守時應該激進一點,社會激進時要保守一點的。知識分子應該起社會清醒劑、調節者的作用?!?/blockquote>

責任編輯:陳斌

錢理群,北大中文系退休教授。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知識分子在社會保守時應該激進一點,社會激進時要保守一點的。知識分子應該起社會清醒劑、調節者的作用。

一方面要在發現錯誤之前,必須堅持,據理力爭;另一面,又要承認自己的認識有局限或限度,同時要善于從對方的主張和對自己的質疑中吸取合理的因素。

2014年10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發了與錢理群先生的對話錄:《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錢先生談到“靜悄悄的教育存在變革”,“好人聯合起來做好事”,促進進城務工人員這樣的弱勢群體的自我覺醒,提高他們的思想、文化自覺、自信。尤其是,錢先生對起自民間的青年志愿者們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在巨大的轉型過程中,究竟如何看待迅速發展的民間?知識分子如何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我們繼續分享錢先生對中國社會的諸多看法。

如何對待民眾

錢理群:我們上次討論的志愿者運動、社會組織,其性質,都是民間運動。這里就有一個如何看和對待民間運動的問題。中國當今社會的民間運動,主要有三,社會組織、志愿者運動之外,還有維權運動,網絡上的民眾自主運動。我經常提到魯迅對中國改革的分析。他提醒我們,當改革成了“時髦”的時候,就要分清同樣高喊“改革”口號的人背后不同利益訴求:“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維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我們現在的許多自命為、或被看作“改革派”的人,其實都是“曾經闊氣”或“正在闊氣”的“復古”派,或“維持現狀”派;而在我看來,這三種民間運動的參與者基本上都是“未曾闊氣”的,因此,他們是真正要“革新”的,理應是真正改革的骨干與依靠對象。

戴志勇:這里可能有一個如何認識普通民眾及民間運動的問題。一說人民是烏合之眾,還有一說,人民是創造歷史的英雄。您更偏向哪個看法?

錢理群:這兩個趨向都不好。一種是用貴族的眼光、態度對待普通民眾,甚至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而打擊要求維護自己正當利益的民間運動的參與者。另一種是人民崇拜,就像文革期間林彪鼓吹“群眾運動天然合理”,這樣的民粹主義,其實并不是真正要維護底層民眾利益,而是要利用民眾,打著“群眾”的旗號,或煽動群眾,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也涉及知識分子和民眾的關系問題。我經常想起魯迅的話:知識分子既不可做大眾的戲子,也不可讓大眾當自己的嘍啰。魯迅說,知識分子只是大眾中的一個人,他和民眾是平等的,相互依靠又各自獨立的。

如前面所說,在我看來,三大民間運動從總體上看,都是改革的動力,我由于年齡與精力的限制,不能參加許多具體活動,但可以提供一些思想資源。而且限于提供基本的理念、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