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要讓它慢慢好
在一個社會里面,都有要撕裂的力量跟要彌合的正面力量。
白先勇在北大的活動照片。
臺灣目前很多政治分歧的根源,就來自“二二八”。有些人聽到“外省人”,會有很厭惡的反應。理智上知道這個人是好人,沒有參與過“二二八”,也不是加害者,跟國民黨政權沒有什么關系,但他是大陸來的,或是大陸來的第二代。你在臺灣出生長大,但是你是外省人。
幸虧現在好多了,通婚的情況已經很普遍。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聆聽白先勇口中的“正面力量”。
“二二八”成為一種“險學”
我1976年出生,是徹頭徹尾的本省人。我大概十幾歲的時候就聽說白崇禧這個人,對于他在“二二八”當中的角色,老實說也是知道得很少。“解嚴”是1987年,蔣經國過世是1988年,在這之前“二二八”是個禁忌。我的祖母會用日式的詞匯:“事變”的時候,外面都在抓人。但我不曉得什么是“事變”。1986年,民進黨組黨,后來他們開始有還原“二二八”真相的聲音起來。
到1990年,我第一次聽到“二二八”。中學歷史課本里面有一行字:1947年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主席下令不得報復,然后派遣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宣慰。就這么一行字。
我二十多歲念研究所的時候,這行字不見了。因為民進黨上臺了,不希望傳達國民黨有制止濫殺的行動。
從1990年代開始,“二二八”成為一種“險學”,開始是顯要的顯,但后來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