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磚家”不少,“誤會”很深 訪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
大部分所謂的專家并沒有真正做過土壤環境具體工作,有的直接照搬國外結論或者教科書上的東西,有的只是憑相關經驗或知識進行推論。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梁綺雅 楊思佳
陳同斌
大部分所謂的專家并沒有真正做過土壤環境具體工作,有的直接照搬國外結論或者教科書上的東西,有的只是憑相關經驗或知識進行推論。
環保部、農業部、國土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都在積極開展工作,但相關工作仍較分散、缺乏良好的集成,研究工作與產業應用明顯脫節。
全國兩會至今,該如何進行土壤修復的話題持續在發酵。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看來,目前全國還缺乏成熟、規范的制度和商業模式來激活土壤修復市場。業界熱議的由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土壤修復,也“仍在探索之中”。
而在農田修復上,這名土壤修復的權威專家認為,費用應該由污染責任人和政府來負擔,農民不是主要責任主體。
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陳同斌亦認為土壤修復領域目前“磚家”不少,有些常識“誤會”也很深。
南方周末: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土壤修復領域有什么進展?
陳同斌:關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討論很多,而在國家科技計劃重點專項的2015年度項目中,專門將“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列為一個重要方向。鎘米事件發生后,也有人找到我,來尋求辦法。有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