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專題】臺兒莊:合作之戰,人民之戰
“反映臺兒莊戰斗的影片,要拍出兩個人物的形象:一個是在銀幕上拍出國民黨官兵當年抗戰的形象;另一個是在銀幕后的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博大、高瞻遠矚、實事求是的形象?!?/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吳非 薛小麗
1938年4月,中國臺兒莊徐州前線,中國軍隊正在搶渡鎮郊的大運河。臺兒莊戰役告捷是抗日戰爭中一次重大勝利,殲滅大批日軍,人心大振。
有關二戰的世界性大型活動中,歐洲戰場總是受人矚目,而中國抗日戰場卻總被看輕。中國以傷亡3500萬人口的代價,牽制住了日軍的主力——中國抗日“東方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
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戰勝利70周年,關于抗戰勝利,究竟依賴國民黨正面戰場拼死沖殺,還是靠著共產黨的敵后浴血奮戰?跳過歷史的溝壑不難發現,國共歷次合作,毫無疑問都推動著歷史的進步。
自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對華的每一步侵略,都是趁中國分裂而入。兄弟共御外侮,1938年,國民黨愛國將領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大戰,也閃現著中國共產黨的身影。
如今,不乏有人過多拘泥于貢獻大小之類的爭議。求同存異,消弭意識形態的壁壘,推動中國在世界之林新的崛起,才是對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最有意義的紀念。
“反映臺兒莊戰斗的影片,要拍出兩個人物的形象:一個是在銀幕上拍出國民黨官兵當年抗戰的形象;另一個是在銀幕后的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博大、高瞻遠矚、實事求是的形象。”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山東沂南縣葛溝鎮西安樂村外的荒野中,一條水溝蜿蜒而過。
“早年下大雨的時候,經常就有白骨從地里被沖出來。老人們都交代不讓孩子下溝摸魚,以防被骨頭扎傷了腳。”西安樂村老支書劉敬禮等人一直籌劃著給愛國將士們立碑。
1938年春天,臺兒莊大戰外圍的一場阻擊戰在這里打響,486名中國將士陣亡。“(那場戰斗)目的是阻擊日本王牌師團板垣師團對進攻臺兒莊的磯谷師團的策應,史稱葛溝阻擊戰。”沂南縣委原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鄭國華介紹說。
陣亡將士遺骸不斷被發現。幾年前,在臺兒莊古城重建施工現場,工人們發現兩具頭戴鋼盔的國軍戰士遺體,他們倒在沖鋒的路上,被炮火掀起的泥土掩埋。
究竟是滇軍、川軍,還是西北軍、東北軍,抑或“中央軍”?那片廢墟下,又有怎樣的歷史真相隱藏?
“周將軍言之有理!”
臺兒莊是廢墟中重建的小城。百年以上的古代建筑多數在77年前清明時節的戰火中被摧毀。
那一戰,也讓一座運河古城臺兒莊“依戰成名”。
近段時間,新修繕的“中正門”“中和門”等均已閉門謝客,路燈上懸掛著宣傳標語,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到來。
1937年12月,南京、濟南相繼淪陷。為溝通南北戰場,打通津浦鐵路,進而擊破隴海鐵路防線,實現與華中戰區日軍在武漢會師,日軍把奪取徐州作為首要攻擊目標。
臺兒莊正是拱衛徐州的屏障。日軍的這一戰略動向,為時任中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