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國家監護權是一項系統工程
南京一則虐童事件,發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是律師、記者,孩子是領養來的,一下子成為輿論焦點。人們幾乎都支持剝奪男童養父母的監護權。由國家出手剝奪父母的監護權是很容易的,但國家“奪權”之后如何妥善安置孩子?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實習生 徐菲
家長虐待孩子的新聞,時有所聞,最近一宗發生在南京,由于這起新聞具備了觸發傳播的種種要素:男童身上的累累傷痕通過照片展現出來,觸目驚心;虐童行為發生在知識分子家庭,孩子的父母是律師、記者;而孩子是領養來的,所以一下子成為輿論焦點。目前孩子的養母因為涉嫌故意傷害罪已被刑拘,但其對孩子的監護權是否會被剝奪,還要等調查結果。從公眾的反應看,人們幾乎都支持剝奪男童養父母的監護權。
可以肯定,這不會是最后一宗家長虐童案。因此,尋求應對虐童行為的化解之道,將是不會過時的話題。
西方社會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基本上都沿著“國家不斷擴權-父權不斷收縮”的發展路徑。近代之前,未成年人普遍被當成家庭、宗族、莊園主的附屬物,監護權是父權的自然延伸。但現代國家已不再承認父母對孩子的支配權,監護權也被從親權分離出來,成為可以經由國家之手發生轉移的獨立權利,國家作為未成年人的“公共家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