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黃白】讀出批判性詩味
讀小說太費時,看戲太貴?那就讀詩吧,詩歌最能激發多種詮釋。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錢桑妮
讀小說太費時,看戲太貴?那就讀詩吧,詩歌最能激發多種詮釋。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日子所指“讀書”,至少在美國,理解為“悅讀”(Reading for Pleasure)。讀教科書或教輔材料,或工作所需“試算表入門”之類,不在本文所談閱讀之內。這里沒有歧視教科書的意思。筆者一貫主張,十二年寒窗苦讀通過高考之后,不要如淺薄小兒撕課本甚至燒書造霧霾;不妨留著教科書,再用十二年時間,時時溫習,慢慢消化。本文要談的是,人到三十歲,不但早已中學畢業,而且語數外、理化生和史地政這九門中學大課,終于全部達到中學程度之后,這輩子如何悅讀。
在美國,義務教育是地方事務,并沒有全國通用教育大綱。但是近年來,美國中學生在國際競賽中名次屢戰屢降;高等院校也高叫吃不消,為新生補課浪費太多資源,于是各州聯手,制定了一個核心課程標準。對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