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超越“知識”云時代,大學需要嶄新的教育理念
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沒學歷而有智慧的人,可以有效地獲取知識,甚至創造出新知識。智慧是知識后的內心頓悟而產生的,只有當頭腦、心靈和身體真正和諧時,智慧才存在。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楊昊
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沒學歷而有智慧的人,可以有效地獲取知識,甚至創造出新知識。智慧是知識后的內心頓悟而產生的,只有當頭腦、心靈和身體真正和諧時,智慧才存在。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育理念又是教育文化的精髓。世界大學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有代表性的教育理念。概括起來,主要有英國約翰·紐曼的理性大學理念、德國威廉·洪堡的文化大學理念和美國克拉克·克爾的多元化巨型大學理念。這些理念在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中,雖然曾經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云時代的到來,它們顯得不適應了,需要以嶄新的教育理念來升級。
中國近代大學是從歐美模式克隆過來的,民國時期的大學在借鑒西方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學理念??墒?,在1949年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大學理念是缺失的。近一二十年,一些大學也不斷在提出各自的辦學理念,但基本上沒觸及教育的本質。絕大多數大學的校訓,都是流于形式的對偶排比句?,F在看來,教育理念必須與時俱進,從教育的本質上設計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就是以開啟智慧為宗旨的“大智慧之光”理念。
大智慧與學歷高低無關
人類發展歷史上,推動社會變革和前進的都是最富有智慧的人物。例如,在政治社會領域,先后發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的《獨立宣言》等,都是一些思想前衛富有智慧的人物推動和寫成的。
在科學技術領域,哥白尼的“日心說”,不僅證偽了托勒密的“地心說”,而且改變了人們的宇宙觀。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質疑聲音雖然一直不斷,但宇宙中萬事萬物無不處于變化或進化之中,應該符合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除卻變化,別無永恒之物”的至理名言。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本身就是大智慧的體現,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觀念。
14世紀,從意大利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使偉大的思想光芒輻射到全歐洲。這是智慧的光芒,她孕育出了意大利文壇上的三杰:但丁、比特拉克和薄伽丘。在藝術領域,也出現了美術“三巨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