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模擬的“風險交流”“挺焚”與“反焚”,該如何吵架
現在垃圾焚燒處理工作基本上都推給了企業。把很多責任和問題全推給企業是不合適的。今天公眾有很多非議,這確實是有很大的誤解和不了解。
責任編輯:朱紅軍 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現在環評報告全文公開,為什么公眾還是不滿意?實際上環評相關機構并不太理解公眾對風險是怎么認知的。
為什么公眾不接受專家的風險溝通,實際上不是沒有理性,而是基于已經看到的這個行業現狀,才產生憂慮。
現在垃圾焚燒處理工作基本上都推給了企業。把很多責任和問題全推給企業是不合適的。今天公眾有很多非議,這確實是有很大的誤解和不了解。
蔡曙光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沙龍:2015年4月17日,一群與垃圾焚燒相關的人士圍坐在一起,心平氣和地“吵架”。其中既有像他這樣的企業老總,也有擬建垃圾焚燒廠附近的抗議居民、民間組織,以及環境健康領域的官員和專家。
“我感到我們不孤單。”這名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感性地開場。最近這家國內知名的投資產業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廠)被民間組織盯上,旗下垃圾焚燒廠被認為存在一些問題。
曝光者、北京零廢棄發起人毛達就坐在離蔡曙光不到5米遠處。在垃圾焚燒這一飽受爭議的行業,政府、企業、民眾似乎從未形成共識。而關鍵環節之一,便是建設項目并未進行多方的風險交流,從而建立互信基礎。
這是“千篇一綠-環??破丈除?rdquo;的第二期,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聯合舉辦(“千篇一綠”為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微信公號),主題為“環境與健康風險認知”,聚焦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以下為參會各方的部分發言,這亦是一場模擬的“風險交流”。
能否跟蹤監測居民健康
趙欣豐:近些年,不少垃圾焚燒廠、化工項目無法落地。項目一到環評的公眾參與這個環節就遇到了很大阻力?,F在環評報告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