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艾滋兒童的妻子們
“我有艾滋??!”她吼向朋友。前一秒,顏麗沮喪得發現自己被逼到了墻角,后一秒,十七年的怒火就將夏日變成了冰窖。
在廣西柳州市城中區牛車坪村,好心人贈送的手機讓小龍愛不釋手(11月11日攝)。
八歲時候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顏麗并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反而覺得好玩。
“我有艾滋??!”她吼向朋友。前一秒,顏麗沮喪得發現自己被逼到了墻角,后一秒,十七年的怒火就將夏日變成了冰窖。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跟隨南周記者走進河南,探尋這群已經長大成人的“艾滋兒童”背后的故事。
前情回顧: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那場以“血禍”命名的艾滋病感染潮中,孫明、陳曉、何新都是受害者,他們曾有著一個一致的名字——艾滋病感染兒童。在河南上蔡縣,他們的家鄉,10年前的大普查后,據智行基金會統計,像他們一樣的“艾滋兒童”有近500人,超過全國總數的二十分之一。
當年,醫生說,這些孩子大多難以活過10歲。在死亡的陰影下,他們的生命一度搖搖欲墜。10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幸存者們卻長大了。
那些本來以為沒多少機會發生的,少年人的愛情、青年人的婚姻、養兒育女,卻像一路上的“囍”字一樣,一個接一個在他們意外延長的生命線上涌了出來,充滿煙火氣。
比起同齡人,他們似乎對婚姻更加地急迫。這可能是為了相互照顧,也可能是為了在兩個人身體還好的時候,盡早生育后代。“一半真的很想結婚,一半屬于完成父母的任務吧。&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