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底里的掌聲為他們送行
不是所有的官員都能這樣有尊嚴地離去,人走茶涼,似乎早已是官場的定律,以至于揮別官場竟成普遍恐懼。那么李金華、吳儀、肖揚何以能夠例外呢?
新一屆政府登臺亮相,李金華,吳儀,肖揚,這一個一個熟悉的名字,從新政府的名單中消失了。
伴隨著漸漸遠去的身影,是潮水般默默的掌聲。相信,他們聽得見這掌聲,他們的繼任者也聽得見這掌聲。
這樣的離去是溫暖的,值得他們自己銘心刻骨,也值得他們的繼任者向往和追求。
但不是所有的官員都能這樣有尊嚴地離去,人走茶涼,似乎早已是官場的定律,以至于揮別官場竟成普遍恐懼。那么李金華、吳儀、肖揚何以能夠例外呢?
原因當然可以說上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沒有讓自己被權力所俘獲。即便在仕途巔峰,他們仍保持著自我意識,仍保持著獨立人格,因此他們才不會隨波逐流,而是對大局始終有清醒判斷。他們也才能順應人心,順應潮流,做他們職業范圍內該做的事,成長為有職業水準的政治人。
正是在這點上,顯出他們的特立獨行。從政是一個正當的職業,與其他三百五十九行相比,不高貴也不低賤。跟其他三百五十九行一樣,它有著自己獨特的職業倫理和職業尊嚴。只要尊重自己的職業倫理,盡到自己的職業責任,就不難擁有一份職業榮譽。但無可諱言的事實是,有職業水準的政治人在中國寥若晨星,相當多數官員,根本就沒有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當作一個職業,而不過是當作一個飯碗,甚至當作一個分肥的工具。輕賤自己的職業,等于是輕賤自己。結果,他們固然可以得到權勢,得到財富,卻最終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尊嚴。
李金華們就是從這樣的官場生態中脫穎而出的,所以他們才那樣光彩照人。其實他們也沒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沒什么可歌可泣的偉績。他們都不過是平常人,不過是做了在各自的位置上,他們的職業倫理要求他們必須做的事情。李金華如果不做一個鐵面審計長,當然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審計長;肖揚如果不苦心孤詣地重建法律尊嚴,當然就不是一個稱職的首席大法官;吳儀如果不能為了公眾利益總是犯難而上,當然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危機處置專家。他們都不過是沒有辜負自己的職業規范,沒有辜負納稅人的托付而已。
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很不容易。在職業倫理普遍失效,在潛規則泛濫的當下官場,越是懷抱職業理想,越是尊重職業規范,所冒的風險往往就越大??此破匠5倪x擇,因此并不平常,它需要舍得,需要付出,需要信念,需要堅忍。在積重難返的情況下,社會進步只能這樣點滴推進。這每一點每一滴從歷史長河來看或許微不足道,但用個人生命的微觀尺度來丈量,卻都是寶貴的。
為什么要把景仰的目光投向那幾個漸漸遠去的身影?為什么要用心底里的掌聲為他們送行?根本的原因就在這里。他們都是常人,沒有什么非凡的力量,不可能朝夕之間改變一切。但他們的確已經改變了很多,最大的改變,就在于他們以自己的職業水準贏得了職業尊嚴,為繼任者樹立了一個絕好的職業標桿,為重建政治家的職業理想和職業倫理提供了起點。
都說中國最大的危機之一是缺乏信仰。其實當下最缺乏的倒未必是宗教層面上的信仰,而往往是職業層面上的信仰。對自己的職業理想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才不會蛻變為政治企業家或者政治投機家,而成為具有職業水準的公共政治家;社會也才會因為政治家的這種公共性、這種職業水準而普遍受益。對自己的職業理想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醫生才不會蛻變為藥販子,而成為具有職業水準的白衣天使。對自己的職業理想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教師才不會只教書不育人,警察才不會只創收不管社會治安……
中國需要轉型是確定無疑的。但這種轉型并不是空談政治大詞就可以完成的,而主要靠無數個平常人在自己職業范圍內的就地堅守。無數個平常人在職業范圍內的就地堅守,這種來自四面八方的轉型動力就會最終匯成巨大的合力,這種合力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不可能逆轉的。換句話說,處在常人政治時代,社會進步不能寄托于少數人趟地雷,少數人趟地雷不可能復制,不可能推廣,因此不可以倚重。只有建立在常識基礎上的社會進步,靠職業倫理推動的社會進步,才會形成合力,才是最堅實、最可靠、最健康的進步。正是在這一點上,李金華們不僅可以示范官場,而且可以示范整個社會。
伴隨著漸漸遠去的身影,是潮水般默默的掌聲。相信,他們聽得見這掌聲,他們的繼任者也聽得見這掌聲。
這樣的離去是溫暖的,值得他們自己銘心刻骨,也值得他們的繼任者向往和追求。
但不是所有的官員都能這樣有尊嚴地離去,人走茶涼,似乎早已是官場的定律,以至于揮別官場竟成普遍恐懼。那么李金華、吳儀、肖揚何以能夠例外呢?
原因當然可以說上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沒有讓自己被權力所俘獲。即便在仕途巔峰,他們仍保持著自我意識,仍保持著獨立人格,因此他們才不會隨波逐流,而是對大局始終有清醒判斷。他們也才能順應人心,順應潮流,做他們職業范圍內該做的事,成長為有職業水準的政治人。
正是在這點上,顯出他們的特立獨行。從政是一個正當的職業,與其他三百五十九行相比,不高貴也不低賤。跟其他三百五十九行一樣,它有著自己獨特的職業倫理和職業尊嚴。只要尊重自己的職業倫理,盡到自己的職業責任,就不難擁有一份職業榮譽。但無可諱言的事實是,有職業水準的政治人在中國寥若晨星,相當多數官員,根本就沒有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當作一個職業,而不過是當作一個飯碗,甚至當作一個分肥的工具。輕賤自己的職業,等于是輕賤自己。結果,他們固然可以得到權勢,得到財富,卻最終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尊嚴。
李金華們就是從這樣的官場生態中脫穎而出的,所以他們才那樣光彩照人。其實他們也沒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沒什么可歌可泣的偉績。他們都不過是平常人,不過是做了在各自的位置上,他們的職業倫理要求他們必須做的事情。李金華如果不做一個鐵面審計長,當然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審計長;肖揚如果不苦心孤詣地重建法律尊嚴,當然就不是一個稱職的首席大法官;吳儀如果不能為了公眾利益總是犯難而上,當然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危機處置專家。他們都不過是沒有辜負自己的職業規范,沒有辜負納稅人的托付而已。
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很不容易。在職業倫理普遍失效,在潛規則泛濫的當下官場,越是懷抱職業理想,越是尊重職業規范,所冒的風險往往就越大??此破匠5倪x擇,因此并不平常,它需要舍得,需要付出,需要信念,需要堅忍。在積重難返的情況下,社會進步只能這樣點滴推進。這每一點每一滴從歷史長河來看或許微不足道,但用個人生命的微觀尺度來丈量,卻都是寶貴的。
為什么要把景仰的目光投向那幾個漸漸遠去的身影?為什么要用心底里的掌聲為他們送行?根本的原因就在這里。他們都是常人,沒有什么非凡的力量,不可能朝夕之間改變一切。但他們的確已經改變了很多,最大的改變,就在于他們以自己的職業水準贏得了職業尊嚴,為繼任者樹立了一個絕好的職業標桿,為重建政治家的職業理想和職業倫理提供了起點。
都說中國最大的危機之一是缺乏信仰。其實當下最缺乏的倒未必是宗教層面上的信仰,而往往是職業層面上的信仰。對自己的職業理想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才不會蛻變為政治企業家或者政治投機家,而成為具有職業水準的公共政治家;社會也才會因為政治家的這種公共性、這種職業水準而普遍受益。對自己的職業理想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醫生才不會蛻變為藥販子,而成為具有職業水準的白衣天使。對自己的職業理想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教師才不會只教書不育人,警察才不會只創收不管社會治安……
中國需要轉型是確定無疑的。但這種轉型并不是空談政治大詞就可以完成的,而主要靠無數個平常人在自己職業范圍內的就地堅守。無數個平常人在職業范圍內的就地堅守,這種來自四面八方的轉型動力就會最終匯成巨大的合力,這種合力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不可能逆轉的。換句話說,處在常人政治時代,社會進步不能寄托于少數人趟地雷,少數人趟地雷不可能復制,不可能推廣,因此不可以倚重。只有建立在常識基礎上的社會進步,靠職業倫理推動的社會進步,才會形成合力,才是最堅實、最可靠、最健康的進步。正是在這一點上,李金華們不僅可以示范官場,而且可以示范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