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論“思想解放”】批判性思維不可缺
現代社會的轉型,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對批判權的壟斷,讓人們的批判性思維競相迸發。這需要制度的保障,這個制度就是民主的制度。
解放思想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超越已有的認識,使思想更加符合當下的實際,跟上時代的步伐。要超越就要與時俱進,大膽否定那些過去成功的但當下不合時宜的經驗、認識和做法。
這就決定了,批判性思維不可或缺。
這里所指的“批判”,不是否定一切的批判,更不是“文革”中那種精神上批臭、物質上消滅的法西斯式的批判,而是指那種善于質疑辨析、抓住要領、基于事實、合乎邏輯、立足當前、放眼世界、富于創造的創新性思維。
馬克思說過,他最喜愛的箴言就是“懷疑一切”。這正是批判性思維的要訣。也就是說,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一切事物,對任何事情都要敢問個為什么,“大膽假設,小心論證”,深入地剖析、求證,反復琢磨,直到弄明白為止。這樣的“懷疑一切”并不是否定一切,恰恰相反,我們只是通過“懷疑”這一手段去“建構”和夯實自己的理性大廈。這樣的“懷疑”,并不必然導致否定,往往經過否定之否定,我們會對原有的結論有新的認識和新的提高。
應該承認,我們傳統文化缺乏批判性思維。幾千年來,管制思想、禁錮思想的流毒使民眾習慣了 “守一”、“齊一”?!拔母铩敝辛直胍舱f過,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就是現在,我們的教育總體上也是聽話教育,我們這個社會對不同的聲音也往往視之為異端。這種文化使我們民族缺乏批判精神,使人們易于墨守成規,創造力因之衰竭。幾十年來,中國沒有再出現新的學術大師和思想大師,諾貝爾獎無一次光臨中國本土,這都是管制思想、禁錮思想的代價。
思想本應是自由的,但我們千百年的歷史卻是:自由地思想是危險的,批判的代價常常是恐懼、是以言治罪。即使有批判,那也是帝王的專利,只能以“罪己詔”的形式偶一為之,或者是應詔而諫。而現代社會的轉型,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對批判權的壟斷,讓人們的批判性思維競相迸發。這需要制度的保障,這個制度就是民主的制度。
自己否定自己是不容易的??隙ǔ煽?,回避失誤,乃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作為領導干部,則應有超越的眼光,應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對待自己,敢于自我否定,放下成績的包袱,輕裝前進。從根本上講,這是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共產黨的必然要求,對以天下為己任的黨員干部的必然要求。
站在新的起點上解放思想,我們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維。無可否認,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你進步,人家也在進步,社會治理方面尤其如此。在當今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國家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正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正視我們的問題和危機。必須認識到,社會治理方面的嚴重滯后,正在使社會矛盾和沖突日趨激烈,使社會關系日趨緊張,從而不僅拖累經濟發展,而且拖累著整個改革開放的大局。
因此,當下最緊要的是把我們的思想,從片面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唯經濟建設中心”中解放出來,遵循科學發展觀,致力于社會治理,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市場以效率為先,政府則主要推進社會公正;從對輝煌成就的陶醉中解放出來,充分肯定三十年,以便順勢而進,深刻反思三十年,把過去的全部遺憾,都轉化為現實的教益,都轉化為糾錯的良機。而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打破對批判權的壟斷,不能僅僅局限于自我批判,而要開放批判的權利。只有讓全社會參與,才能真正集中全社會的智慧,才能提煉出我們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只有這樣,我們的解放思想才會進入一個新境界,我們民族走向現代文明之路才會更平穩。
這就決定了,批判性思維不可或缺。
這里所指的“批判”,不是否定一切的批判,更不是“文革”中那種精神上批臭、物質上消滅的法西斯式的批判,而是指那種善于質疑辨析、抓住要領、基于事實、合乎邏輯、立足當前、放眼世界、富于創造的創新性思維。
馬克思說過,他最喜愛的箴言就是“懷疑一切”。這正是批判性思維的要訣。也就是說,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一切事物,對任何事情都要敢問個為什么,“大膽假設,小心論證”,深入地剖析、求證,反復琢磨,直到弄明白為止。這樣的“懷疑一切”并不是否定一切,恰恰相反,我們只是通過“懷疑”這一手段去“建構”和夯實自己的理性大廈。這樣的“懷疑”,并不必然導致否定,往往經過否定之否定,我們會對原有的結論有新的認識和新的提高。
應該承認,我們傳統文化缺乏批判性思維。幾千年來,管制思想、禁錮思想的流毒使民眾習慣了 “守一”、“齊一”?!拔母铩敝辛直胍舱f過,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就是現在,我們的教育總體上也是聽話教育,我們這個社會對不同的聲音也往往視之為異端。這種文化使我們民族缺乏批判精神,使人們易于墨守成規,創造力因之衰竭。幾十年來,中國沒有再出現新的學術大師和思想大師,諾貝爾獎無一次光臨中國本土,這都是管制思想、禁錮思想的代價。
思想本應是自由的,但我們千百年的歷史卻是:自由地思想是危險的,批判的代價常常是恐懼、是以言治罪。即使有批判,那也是帝王的專利,只能以“罪己詔”的形式偶一為之,或者是應詔而諫。而現代社會的轉型,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對批判權的壟斷,讓人們的批判性思維競相迸發。這需要制度的保障,這個制度就是民主的制度。
自己否定自己是不容易的??隙ǔ煽?,回避失誤,乃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作為領導干部,則應有超越的眼光,應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對待自己,敢于自我否定,放下成績的包袱,輕裝前進。從根本上講,這是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共產黨的必然要求,對以天下為己任的黨員干部的必然要求。
站在新的起點上解放思想,我們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維。無可否認,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你進步,人家也在進步,社會治理方面尤其如此。在當今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國家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正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正視我們的問題和危機。必須認識到,社會治理方面的嚴重滯后,正在使社會矛盾和沖突日趨激烈,使社會關系日趨緊張,從而不僅拖累經濟發展,而且拖累著整個改革開放的大局。
因此,當下最緊要的是把我們的思想,從片面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唯經濟建設中心”中解放出來,遵循科學發展觀,致力于社會治理,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市場以效率為先,政府則主要推進社會公正;從對輝煌成就的陶醉中解放出來,充分肯定三十年,以便順勢而進,深刻反思三十年,把過去的全部遺憾,都轉化為現實的教益,都轉化為糾錯的良機。而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打破對批判權的壟斷,不能僅僅局限于自我批判,而要開放批判的權利。只有讓全社會參與,才能真正集中全社會的智慧,才能提煉出我們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只有這樣,我們的解放思想才會進入一個新境界,我們民族走向現代文明之路才會更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