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以“政治化思維”回應“奧運政治化”

如果大多數國人確實希望向世界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從而恢復大國的榮耀,那么,這一切又何嘗不是“政治”?
    北京奧運會最近有個小故障,這個故障叫“政治化”。在斯皮爾伯格辭去奧運會開幕式藝術顧問之初的一段時間里,無論是中國官員、世界政要,還是諸多體育明星,每每談及奧運難免提到“政治化”三字。盡管他們大多表達的是“體育非政治化”的理念,但“政治化”看來都難以和本屆奧運劃清界限。人們愈呼吁“非政治化”,愈說明“政治化”乃奧運難以去除之魅。
    其實,現實中又有哪一次現代奧運會能完全擺脫“政治化”?是殖民主義大本營的倫敦奧運,是二戰前夜的柏林奧運,還是冷戰中的莫斯科奧運、洛杉磯奧運,抑或宣示戰敗日本新生的東京奧運?……
    自現代奧運會誕生以來,雖然它始終高揚著非專業性、非商業性和非政治性的大旗,但現代奧運走過的路卻證明它始終在這三者的“是”與“非”之間苦苦掙扎。奧運賽場上的專業色彩越來越濃,而觀眾卻樂于從更高水平的對抗中享受到樂趣;商業性日益濃厚,但巨大的奧運商機卻從來都是申辦國不加隱晦的動機;至于奧運會的政治負累究竟有多重,人們已很難講清。然而,恰恰是這種掙扎成就了奧運會,讓各國政府與民眾趨之若鶩,成為奧運的魅力所在。
    既然“政治化”已經和北京奧運如影隨形,我們又何妨在此刻還“政治化”以本來面目。
    在大多數國人的認識里,“政治化”主要是指用那些與奧運、體育不相干的政治議題杯葛中國政府,體現為外部的干擾和壓力。但是,這也只不過是“政治化”的表現形式之一,甚至可以說,單純將之解讀為“政治化”其實是曲解了政治的本義。
    現代社會早已賦予了 “政治”已有之義,那就是“為民之政”,意即尋找一種適合人類發展生存的社會組織模式。如果我們從不諱言,我們費盡心力爭取到的奧運是世界給予中國的一個機會,是一個讓中國能夠更開放,讓中國民眾生活得更好的機會;如果大多數國人確實希望將北京奧運變成一個“飽經滄桑之后的中國向世界展示其美麗的一次盛世舞會”,希望向世界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從而恢復大國的榮耀,那么,這一切又何嘗不是“政治”?
    而且,我們也希望達成這樣目標的“政治化”。事實上,中國政府與民眾已經寄予了奧運這樣的期許,我們目前所進行的一切努力也是朝向這個目標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當然可以調動足夠資源來保證“上下一心”,但卻很難要求世界按照中國傳統道德來“成人之美”,所以,中國必然回成為世界評說的標靶。
    不過,既然奧運真正拉近了中國與世界最大多數普通人的距離,既然奧運真正提供了一個讓世界拿起放大鏡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審視的機會——過去,即便中國社會制度迥異,即便東方文化風情萬種,即便中國創造了3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但真正的中國和普通外國人實在遙遠;既然我們早知道奧運會為各國“批評家”提供一個公開指責的機會,一點點缺陷都可能惹來議論紛紛,我們又何妨坦率地面對這一切 “政治化”,如果別人指出的缺陷我們真的存在,我們則能更好地讓“奧運政治”真正變成“為民之政”。
    在一個注重表達自由的現代社會中,批評與質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用狹義的“政治化”概念反唇相譏并不足以應對,尤其是當質疑與批評中含有客觀與善意的時候。
    我們關注的是“政治化”之后。即便是懷有惡意的“政治化”,所損害的也只是我們的“面子”,對我們自己而言,更需要警惕的反倒是另一種“政治化”,那就是把“奧運”當作政績工程,當成政治運動,當成壓倒一切的“政治正確”,并為此不惜成本透支行政權力、透支公共資源、透支公眾熱情、透支民眾權利。這恰恰是把奧運所能體現的應有的政治之義引入歧途。
    暫時禁止車輛上街不會帶給民眾永遠的便利,奧運期間限制企業生產不會帶來永遠潔凈的空氣……我們需要實踐的“奧運”政治是始終以民眾的幸福與福利為依歸的 “政治化”,這樣的“政治化”足以抵抗任何來自外界的惡意的“政治化”。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