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多元化方可緩解春運壓力

民工們要回家過年,固然是受了傳統文化的驅使,但也是因為現實中他們只有在春節才有假期。假如他們在前兩月就有假期回家探望一回,被一些媒體動情渲染的老母親倚門翹望的場景,未必就只能發生在這寒風冷雪之中了。
    從澳洲歸來,一進廣州就看見霏霏淫雨中巨大的人潮從火車站向市中心漫涌,同伴立即懷念起澳洲的和風麗日和安樂祥和來,不禁感慨唏噓。拿澳洲最好的季節和中國最差的季節來比較,是不公平的。但是,我想起了在珀斯觀看澳洲國慶(1月26日)焰火慶典時和一些本地人的聊天??吹剿麄兛v情狂歡,我問:這是澳洲最重要的節日嗎?他們回答說:在珀斯是,在別的地方不是。雖然他們口中高喊 “加油澳洲人”,但在談到具體的事情時,總要強調這里那里的差異性。就節假日而言,各州都有不同的重點,有的節日各過各的,有的雖然全國都過,但未必同一天放假,比如國慶節。當然,圣誕節是同節同假的,但是前面那些各自獨立的節日已經提供了很多渠道,不會像中國這樣所有人把所有的激情都集中到同一個時間爆發。
    節假日的分分合合在西方國家十分普遍,尤其是一些大國,很難看到“舉國同慶”的情形。我們常常在電視里看到圣誕節在紐約如何熱鬧,卻不知道它在美國西部一些地方往往十分安靜。這是政治上的聯邦憲政、文化上的多元發展、國民個體的相對獨立必然導致的結果。這些差異性尊重了各地不同的風俗,增加了文化生活的色彩,提高了外地游客的興趣,也緩解了舉國動員帶來的壓力。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值得尊重和延續。但近些年來,春節的民族凝聚力或者統戰功能被過度強調,又被當作抵制洋節入侵的重要武器加以利用,出現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像央視這樣混合著國家意志和市場動力、分不清意識形態和文化關懷的媒體,具有很強的動員能力,每每通過春節聯歡晚會和節日專題報道等形式渲染鼓吹“?;丶铱纯础?,恨不得全球華人都在同一時間歡呼雀躍,驚倒世界。
    隨著大量農村人口被迫外出打工,春運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二十多年來,很多問題都得以解決或者改變,春運是為數不多的從一開始就被聲稱得到高度重視卻從來沒有真正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空前強大而高效的行政能力之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想解決的問題。原因在于,為春運付出代價的是沒有話語權甚至被操弄的底層民眾,而掌握社會資源的人則享受這春運帶來的利益,包括文化圖騰的需要和經濟利益的攫取。
    鐵道部門官員接受采訪時說,他們正在加強鐵路網絡建設,在不久的將來春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種說法經不住推敲:如果仍然是舉國同歸的狀況,春運需求滿足了,平時就必然浪費驚人。只有把國家財政當自家錢柜、而且不需要向納稅人交代的國有壟斷企業,才有如此“大手筆”。
    有人認為,從傳統的宗法制度出發,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種信仰形式,回家過年被賦予了朝圣般的宗教激情。如果真的是這樣,出于政教分離的現代政治原則,國家電視臺和主流媒體就更不應該直接鼓吹,而應該任由民間團體解決自身的問題。任何宗教存在和發展的前提,都是關懷到最底層民眾的利益和情感需求。又或國家真的是把春節當作全球化時代文化戰略的需要,那么就應該予以明確說明,并且以低票價甚至免費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運輸。
    我個人不認為這種文化戰略有什么必要,而主張節假日文化的多元發展。中國人口之多,地域之廣,天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但兩千年來一直被強行實施大一統戰略,使之喪失了文化活力。殊方異俗,那么就應該有自己側重的節日慶典,也就有相應不同的假期制度。在多元節日之中,春節仍然是一個全民共享的盛大節日,但是它所承受的壓力已經被大大緩解。民工們要回家過年,固然是受了傳統文化的驅使,但也是因為現實中他們只有在春節才有假期。假如他們在前兩月就有假期回家探望一回,被一些媒體動情渲染的老母親倚門翹望的場景,未必就只能發生在這寒風冷雪之中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