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辯論“亞投行”的三點啟示
亞投行這個點子為什么好?好就好在占領了道義的制高點。僅僅一個國家的利益絕對不是道義的制高點,亞洲的共同利益、人類的利益才是道義的制高點。
責任編輯:戴智勇
亞投行這個點子為什么好?好就好在占領了道義的制高點。僅僅一個國家的利益絕對不是道義的制高點,亞洲的共同利益、人類的利益才是道義的制高點。
2015年年初以來,國際上發生許多大事:烏克蘭危機、伊朗核問題達成框架協議、美國與古巴關系走向和解、圍繞亞投行的全球辯論等。我以為,亞投行一事不可小視,影響深遠。
亞投行最早是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會見印尼總統蘇希洛時提出來的。該年10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進一步提出了亞投行的倡議,得到了東盟方面的積極響應。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訂備忘錄,決定要成為創始成員國的國家必須在2015年3月31日前申請加入。21國全是亞洲國家,沒有一個西方發達國家參加。
但是到了2015年3月12日,英國率先提出要求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德國、法國等一大批歐洲國家紛紛效仿,緊隨其后。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現已達57個,涵蓋了除美國、日本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亞投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一場意味深長的全球大辯論。這場大辯論至少給我們以下三點啟示。
西方不是鐵板一塊
冷戰期間東西方對峙,認為雙方都是鐵板一塊的思想盛行。其實天下沒有鐵板一塊的事。西方不是鐵板一塊,這一點毛澤東早就看到了,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的理論。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立了外交關系,證明這個理論是站得住腳的。其實,西方不是鐵板一塊,東方也不是鐵板一塊。中蘇分道揚鑣、當時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