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外,還有多種性別
生物學家認為性別存在更為復雜的頻譜,那種把人分成男女兩個性別的觀點過于簡單。但是這些發現在一個非此即彼的二元化世界里會顯得格格不入。
責任編輯:朱力遠
醫生們很早就知道,有些人跨越了性別的邊界:他們從性染色體上看是一個性別,但從性腺(卵巢或睪丸)或解剖學上看卻是另一個性別。
生物學家認為性別存在更為復雜的頻譜,那種把人分成男女兩個性別的觀點過于簡單。但是這些發現在一個非此即彼的二元化世界里會顯得格格不入。
作為一名臨床遺傳學家,保羅·詹姆斯(Paul James)已經習慣了和他的病人討論一些最敏感的話題。不過在2010年初,他仍發現自己在一次關于性別話題的討論時特別尷尬。
一位46歲的孕婦來到他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醫院的門診,取回羊膜穿刺檢測結果,以篩查她腹中的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胎兒一切正常,但后續的檢測卻完全出乎胎兒母親的意料。這位母親的身體是由兩個人的細胞組成的,也許這些細胞來自她自己母親子宮中融合在一起的兩個胚胎。在這位孕婦的體內,有些細胞攜帶著兩條X染色體,這一配對通常表明一個人是女性;有些細胞則攜帶一條X和一條Y染色體,這是男性的“配置”。這位四十多歲的孕婦已經要生第三個孩子了,卻是頭一次聽說自己身體中相當一部分細胞帶有男性的染色體。“對于一個來做羊膜穿刺的患者來說,這簡直就像是科幻小說。”詹姆斯說。
性別問題要比初想之下復雜得多。以最簡單的情況來看,Y染色體的存在或缺失起著決定性作用:有Y染色體就是男性,沒有就是女性。但醫生們很早就知道,有些人跨越了這條性別的邊界——他們從性染色體上看是一個性別,但從性腺(卵巢或睪丸)或解剖學上看卻是另一個性別。這就是所謂的雙性人,又被稱為“性發育異常”或“性發育紊亂”(DSD),患此病的兒童的父母常會面臨一個困難抉擇,不知道該把孩子當男孩還是女孩來養。一些研究人員表示,每100人中就有1人患有某種形式的性發育異常。
如果考慮遺傳因素,兩性之間的邊界甚至會變得更加模糊??茖W家已經識別出許多與幾種主要的性發育異常類型相關的基因,并發現了這些基因的變異會對一個人的解剖性別或生理性別產生微妙的影響。此外,DNA測序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新技術也表明,幾乎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遺傳物質不同的細胞的混合體,其中一些細胞的性別可能與身體其他部分的細胞不符。一些研究甚至表明,每個細胞的性別都會通過復雜的分子間相互作用網絡來驅動細胞的行為。約翰·阿徹曼(John Achermann)在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從事性發育和內分泌方面的研究,他說:“我認為在男女這兩個性別中各自還能分出更多的類別,兩性之間一定存在重疊,處于重疊區內的人不能簡單地用這種二元結構對自己的性別進行定義。”
在這個仍將性別定義為二元化詞匯的世界里,這些發現顯得格格不入。幾乎任何法律體系都不允許在生物學性別上存在任何歧義,而人們在出生證明上的性別,可能會對他們的合法權利和社會地位產生重大影響。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亞瑟·阿諾德(Arther Arnold)正從事生物性別差異研究,他說:“使用這種絕對兩分法的主要問題在于,有一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