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心”探索
各種現象表明,過去幾年,中國人的內在心靈需求正在以噴薄之勢增長,來自西方的心理學、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宗教體系在安頓國人心靈上正呈現出多元繁榮的景象。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劉文慧
2014年8月1日,江西九江,廬山上悄然興起一個“禪修營”,社會人士可以來此進行一個禮拜的“禪修”,凈化身心。坐禪,是每天必須的環節。
各種現象表明,過去幾年,中國人的內在心靈需求正在以噴薄之勢增長,來自西方的心理學、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宗教體系在安頓國人心靈上正呈現出多元繁榮的景象。
多少人活在痛苦中
時間是周日上午8點30分,一間30平米的房間里,陽光從東面的窗戶照進來,25個人穿著寬松的衣褲沿著房間的四壁圍成一圈,前面的空地上放著五六個紙巾筒,隨時等待被人抽取。
房間里的人各訴心事。有大學老師因競爭壓力焦慮躁狂,有在美國長大的ABC男孩因父母的冷落而抑郁低沉……總之,“心像匹野馬一樣狂奔,卻就是得不到安寧”。
這是廣東省中醫院開展的團體心理治療的場景。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團體治療的心理醫生,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艷記得2005年時,科里每年的門診量只有7000人次,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了5萬。
“無論是抑郁癥、焦慮癥還是精神分裂的發病率,中國都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她說。
一組數字可以大致窺探出國人心靈世界的秘密。2007年,中國抑郁癥人數的官方數字為3000萬,2009年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的估算則是9000萬,并在不斷上升;而2009年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則更甚,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已經在1億人以上。
需求是因焦慮而起。不僅是傳統醫療機構,互聯網上專注心理服務的平臺的用戶數量也在迅速飆升。在國外,這被稱為“自勵自助產業”(self-help industry)。
互聯網心理服務平臺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就曾被快速增長的用戶數量嚇到了,過去四年壹心理的注冊用戶從0飆升至931萬,旗下的心理電臺,一年播放量高達3.2億次,“到底有多少人活在痛苦之中?”連他自己也心生疑問。
另一家專注于內心探索和成長的互聯網平臺“心探索”也感受到了用戶數和范圍的變化。“2008年創立時,我們還是非常小眾的。但現在每期電子雜志的閱讀量總計超過5500萬。”創始人烏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用戶群也不再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為主,來自湖北、湖南、河南、四川等地的用戶群正在崛起。
各種現象表明,過去幾年,中國人的內在心靈需求正在以噴薄之勢增長,來自西方的心理學、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宗教體系在安頓國人心靈上正呈現出多元繁榮的景象。
幸福停滯困局
“無論如何,中國人都活得并不幸福。”2015年3月13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中國聯合中心主席肖澤萍在第十屆應用心理學大會上說。
“過去的時代和教育給中國人內心留下了痕跡,讓原本應該葆有活力的心靈失去了彈性。”臺灣心理學家陳一德見證了大陸人直面心靈問題的過程,2007年他到大陸首次演講,談到“心靈和靈性&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