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職業尊嚴從哪里來

幾乎所有公共服務行業,譬如律師,譬如教師,譬如法官,譬如警察,譬如公務員,莫不是良莠不齊,毀譽兼具,它們的社會評價、社會信用顯然都不能令人滿意。
  整治假報刊、假記者站、假記者、假新聞專項行動正在全國范圍展開。無可諱言,記者已經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職業。一方面是懷抱新聞理想的主流記者,沖破重重阻力,苦苦追尋真相和正義,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捍衛著記者職業的榮譽和尊嚴。另一方面,以記者為名行詐騙之實的害群之馬也為數不少,而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負責人所言,甚至已形成為社會“公害”。記者隊伍良莠不齊,毀譽兼具,是一個基本事實。
  其實,從業者的這種兩極分化,并非記者所特有。最近發生在廣州的槍擊教授事件,就足以令人警醒。事件本身已經很不幸,更不幸的是,網上竟不乏幸災樂禍的冷血言論。以冷血言論攻擊死者的網民,對死者原本并無了解,主要因為死者是醫生,便充滿仇恨,而毫無悲憫之心。這固然反映了生命倫理之缺失,但醫生跟記者一樣極具爭議性,也可見一斑。又豈止記者和醫生?幾乎所有公共服務行業,譬如律師,譬如教師,譬如法官,譬如警察,譬如公務員,莫不是良莠不齊,毀譽兼具,它們的社會評價、社會信用顯然都不能令人滿意。
  我們就不能不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公共服務行業的職業尊嚴,到底怎樣重建?
  還是從記者職業說起。記者就該追尋真相和正義,這不是記者個人的偏好,而是社會的規定,是現代化分工體系賦予記者這個特定行業的使命。從這個職業規定出發,會有一整套明規則,從各個層面,來保證記者天職的實現,使記者能以真實的報道、獨立的意見來供給輿論市場,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如果記者的這個職業特性能得到充分尊重,記者職業的明規則能真正成為記者的最高法則,內化為記者的職業本能,那么何愁沒有好記者?縱然偶有害群之馬,也難逃同業監督和社會監督,而遭普遍唾棄。這種情況下,何愁記者職業沒有信用和尊嚴?但假若記者的職業特性不被尊重,明規則不修,就難免潛規則盛行。明規則使人向善,潛規則使人趨惡。在潛規則的導向之下,記者遠離自己的職業規定,記者之失職乃至墮落,就不足為怪了。
  如同記者之天經地義是追尋真相和正義,醫生之天經地義則是救死扶傷,法官之天經地義是忠于事實和法律,教師之天經地義是教書育人。所有公共服務行業,各有自己不同的社會分工,但現代化分工體系規定了它們內在的職業特性,這種內在的職業特性都具有一定的神圣性,這一點卻是它們共通的。也就是說,公共服務行業并非純粹世俗性的,它們更是從業者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理想的平臺,更能為從業者提供榮耀和尊嚴。如果忠誠于自己的職業不僅能夠謀生,而且可以妥放自己的靈魂,愈是職業化,愈是能夠在物質上、精神上安身立命,那么還會有誰愿意遠離自己的職業規定,背叛自己職業的明規則,而走上職業叛徒的不歸路呢?
  現代化分工體系是一個神奇的體系。它使人各盡其能,并在各盡其能的前提下,即在專業化的前提下展開充分合作,從而實現人的最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地激活個體和人類集體的潛能,使人的創造力、使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涌流。這就需要對現代化分工體系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對職業的內在規定性報以最大的尊重。充分保障記者權利,使記者愈是追尋真相和正義,發展空間愈是廣大;充分保障醫生權利,使醫生愈是致力于救死扶傷,人生之路愈是開闊;充分保障法官權利,使法官愈是忠實于事實和法律,愈是無往不勝;總之是讓明規則戰勝潛規則,愈是職業化愈是得到社會獎賞,這樣來建立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淘汰機制,那么就不難形成良性循環的職業秩序,我們的社會就不會缺乏好記者、好醫生、好法官,我們的所有公共服務職業,就都會成為讓從業者自豪、讓社會尊重的好職業。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