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淑女,無論馬背上還是生活中
Diana十幾年來輔助過眾多政要的國際交流技巧和公眾形象,為英國和世界范圍的VIP人士和皇室客戶工作,是世界第一所男性禮儀學校的創始人,并為英劇《唐頓莊園》擔當禮儀顧問。精致的妝容、得體的姿態、動人的話語,她本人就傳遞著馬術核心精神:優雅、冷靜與包容。
英國著名高級禮儀和顧問Diana Mather
Diana十幾年來輔助過眾多政要的國際交流技巧和公眾形象,為英國和世界范圍的VIP人士和皇室客戶工作,是世界第一所男性禮儀學校的創始人,并為英劇《唐頓莊園》擔當禮儀顧問。精致的妝容、得體的姿態、動人的話語,她本人就傳遞著馬術核心精神:優雅、冷靜與包容。
碧眼深邃,紅唇分明,干凈的金發微微蜷曲,柔順地貼著耳根,身著一襲寶石藍及膝禮服裙,舉止輕柔而充滿恭敬,Diana Mather訪談全程都保持著怡人微笑及認真的姿態。作為英國著名高級禮儀和顧問,此次她赴華受邀擔當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的禮儀課堂指導,并想讓更多中國人接觸到源自歐洲的貴族活動——馬術,體會到歐洲馬術所重視的人與馬的情誼,“中國人和西方人一樣愛馬,但具體表現卻不同”。
與馬同行的智慧
馬,以速度與力量著稱,有著最好的平衡感,在人類歷史中參與著農業、戰爭、娛樂、 運動多種角色。關于馬最初是如何被馴化的,存在著廣泛的爭議。通過不直接的考古證據可見,大約起源于公元前4500年,人們便開始了與馬同行的征程。
西方社會在政治、軍事、生產目的下,訓練出一套與馬相處的技藝與活動,在公元前 680年古代奧運會便設有馬車比賽。與之對比的是,騎術也是中國古代儒家六藝“禮、樂、 射、御、書、數”之一,強調著與儒家君臣關系緊密對應的系列禮儀與駕馭哲學:鳴和鸞(謂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逐水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過君表(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舞交衢((過通道而驅馳自如)、逐禽左(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面射獲),它興于周代,盛于唐代。
現代馬術運動始于歐洲,這是一項集休閑、娛樂、健身、康復于一體的時尚高雅運動,其中,英國馬文化最具代表性。英國馬業、馬文化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英式馬術有著很多不同的分類,而與西部騎乘的區別在于馬匹的裝備——以小而輕的馬鞍使得騎手與馬背更為貼近,因此在很多人眼中,比起悠閑舒適的“陽光牛仔”西部騎乘,英式騎乘對騎手的要求更高,訓練也更為苛刻,因為英式騎乘 涉及諸多因素的相互協調,例如,雙腿、韁繩以及重心之間的平衡。
此次赴華參加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致力于推廣英式禮儀的Diana介紹,在英國很多場合都需要馬術表演,如婚禮、葬禮等等。而馬術是一項必須傳承下去的技藝,它規范著在騎馬、狩獵、表演、比賽中的各種規矩——這不僅出于安全考慮,更顯現出克制、謙遜、包容等優秀品質,以及與人相處、與馬同行的智慧:比如在集體騎馬狩獵時,大家要有規矩地團結在一起,而不是隨意地散開;一起騎馬 時,有人跌落時,必須有人扶起他才能繼續;在跨欄時,必須一匹馬一匹馬地過,而不是擠在一起;完成騎馬后,必須讓馬先飲食、洗 澡、休息,而人的需求要放在之后。這種人與 關系的好壞決定著人與馬緣分的長短。
女性具有養馬馴馬的天性
Diana向我們介紹她與馬的故事。她說,小時候,家附近便有最好的馬場,里面養著最好的馬匹。得此地緣,她從兩歲時就開始騎馬,馬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和姐妹們圍著牧場和家園周圍的小樹林騎著自己的小馬,一起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她青少年時期就參加過花式騎術和馬術賽,直到要上大學才不得不退居騎術二線。在結婚之后,她重拾騎術。不僅如此,她的子孫也都一生下來便在馬背上成長:她給他們買了小馬,她覺得騎馬和照顧馬能教會孩子有紀律性、責任感和同情心。當她不用環球教授英式禮儀的時候,她仍會在家騎她五匹馬中最鐘愛的兩匹。這是一段長久而深厚的情緣。
“馬兒是珍貴又有趣的生物,它們充滿靈性。在危險而龐大的馬背上知道如何進退,保持鎮靜,可以訓練一個女人變得沉靜、穩重、得體。這就是馬術對于女性的意義。”Diana認為。
西方的馬文化象征著騎士精神、奉獻、名譽、禮儀、謙卑、忠誠等。而就女性與馬術的聯系,Diana說,女性具有養馬馴馬的天性,“我們的時代,女孩子回家通??梢粤⒓凑樟像R匹,而男孩子可能就被別的事物分散注意力,比如玩游戲”,她進一步補充道,“在比賽運動的層面上,馬術是比較少有的性別平等的運動,兩性在此項運動中可以平等地憑借力量與技巧一較高下。”據記載,奧運會馬術比賽在1952年才第一次向平民和所有級別的軍人開放,也是第一次允許女性參加盛裝舞步比賽。她側身思索道,“甚至,馬術女選手遠比男選手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男性選手在駕馭馬匹時力量更有優勢,所以,“頂尖的當然還是男選手多。他們膽子大,愛冒險,不怕受傷,都是其中原因。”她說。
接著她又倔強地笑道,“當然,我比較幸運,在修習馬術的這么長的時間內,只摔斷過一次肋骨,兩次脫臼。”難以想象藍色禮服下骨瓷般玲瓏的身材竟遭受過這么多的磨難,而這仍稱得上幸運。據研究,當馬抬頭時,距地面有4米,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65公里,初級騎馬者面臨著中高級騎馬者數倍以上的風險,而需要大約100小時的訓練才能相應減少受傷的幾率。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說,騎馬是世界第三的風險傷害運動,僅次于競速摩托和競速帆船。在美國每年3000萬騎馬者中就有5萬個傷病案例,也就是約600次騎馬就有一次要上醫院。騎馬可能造成腳踝骨折錯位,甚至腦震蕩。
“馬兒是珍貴又有趣的生物,它們充滿靈性。在危險而龐大的馬背上知道如何進退,保持鎮靜,可以訓練一個女人變得沉靜、穩重、 得體。這就是馬術對于女性的意義。”Diana 說。而據研究,治愈系的馬術可以幫助精神或肉體具有殘缺的騎馬者提升生命質量,強化他們的情感、社會、認知與表現能力。僅僅是關心馬,刷馬、洗馬,都可以有治愈效果。
傳統禮儀回歸的渴望
身為大熱英劇《唐頓莊園》的禮儀顧問,Diana說英式禮儀的意義就在于規范日常生活的儀態與姿勢,從而使得他人覺得舒服并且被尊重,僅僅是進門先后次序、用餐的禮儀都可以是禮儀的一部分,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影響到他人,為了確保這種影響是正面的,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讓別人覺得舒服”。
Diana不僅具有妥帖的儀態與語言,更有俏皮親切的一面。她擔心無法傳達關于禮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突然開始表演起“如果她不重視、不尊重這場采訪,將會怎樣”的場景,她抓起手機,倒著滑了幾下,并且癱在沙發里,目光渙散。待我回神,忍不住笑說,“對,這個例子可能不恰當,但是手機這樣的現代干擾,能夠讓人們變得舉止無端,缺失禮節,就像我剛才一樣。但是因為我非常重視這個訪談,所以我會挺直腰背,并且微笑地直視你。”
而現代電視劇比如《唐頓莊園》或者最近流行的《王牌特工》中流露出的對于古典禮儀復歸的渴望,都顯示出古典禮儀有著自己的生命力,Diana點評道,“雖然它們表現出的紳士淑女儀態并不一定完全真實可信,但仍在一點點地回歸。”
“如果想被當做淑女,首先自己得表現得像個淑女。無論是在馬背上,還是在你的生活中。”Diana以優雅的姿態富有說服力地這樣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