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倒下,互聯網興起——中國互聯網20周年慶

強行將大家的嘴巴與腦袋變成一個人的嘴巴與腦袋,固然可以制造出一個語言與動作整齊劃一的巨型組織,逞一時之強,最終卻免不了分崩離析。
    1987年9月20日22點55分,錢天白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并發出了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20年后,收發電子郵件已是數以億計的中國網民的家常便飯。20年前的錢天白想象得到互聯網在今日中國的迅猛發展與深刻影響嗎?是的,互聯網使我們的通信更為快捷、溝通更為便利、信息傳布更為暢通了,但網絡的偉力絕不只如此。
    概括地說,互聯網對中國的革命性影響就在于,它前所未有地提供了一個沒有邊際的橫向聯系平臺,以及一個沒有中心的意見表達平臺。
    一直以來,我們已習慣了被安排進一個金字塔式的縱向結構中,公共空間被各種垂直的關系所控制:官與民、上級與下級,領導與被領導;而我們的橫向聯系則布滿障礙,包括自然的地域限制與交通不便,也包括人為的城鄉分割、戶籍壁壘等等。我們也習慣了將金字塔尖的權威當成整個縱向結構的話語中心、意見中心乃至思想中心,由這個中心賜給大家意見表達機會、指定大家的表達模式、掌控大家的表達秩序。
    直至互聯網出現。網絡與之前的任何聯合工具都不一樣,它看不到邊際,也難以產生一個操縱全局的中心。在網絡上,即使那些自然與人為的限制未能完全消失,但你也已經可以與天南地北的網友建立橫向聯系,無數個生長在BBS、博客圈、MSN、QQ群之上的小共同體正在并將繼續形成;即使現實中的言說仍然受制于各種因素,但在分散的虛擬空間上,網民的話語表達如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雖然嘈雜乃至亂七八糟,但那種令萬眾異口同聲、千篇一律的權力中心已不可能在網絡上產生了?;ヂ摼W強化了人們的橫向聯系,同時也分散了縱向結構的權力。
    不由想起了巴別塔的故事——先前,人類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的,他們要建造一座巴別塔,直通天堂,他們差一點就做到了,因為萬眾一心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上帝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人心渙散,巴別塔也就轟然倒塌了。巴別塔是一個隱喻,你看人類社會設計出來的巨型縱向組織,與這個通天塔何其相似?而所謂口音、言語一致,不正是“大伙用同一張嘴巴說話”的意思么?在人類歷史上,類似建造巴別塔的烏托邦試驗并不是沒有過,但歷史留給人們的教訓是,強行將大家的嘴巴與腦袋變成一個人的嘴巴與腦袋,固然可以制造出一個語言與動作整齊劃一的巨型組織,逞一時之強,最終卻免不了分崩離析。
    其實,從人性角度來說,人類的天性更喜歡“自說自話”、“人有各志”,而不是“眾口一詞”、“萬眾一心”;從人權角度來說,獲得對自己的主宰,也是每一個人再正當不過的訴求,即使人們愿意集合在一個大共同體之下,那也是為了得到更堅實的權利保障,而不是想放棄自己的自主意志;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說,公民擺脫了龐大縱向組織與單一權力中心的管制與庇護之后,依然可以自我治理得很好。因此,在后巴別塔社會,尊重人性與個人自主權,尊重公民自治,已是文明共識;縱向的權力控制漸寬松,平等的橫向聯合漸自由,單一的權力中心轉化為多中心共治,已是文明常態。
    20多年前,我們恰好剛從建造巴別塔的集體捆綁中解放出來,雖然人際之間還是更多地體現為縱向關系,但來自權力中心的控制力已逐漸削弱,人們的表達也越來越體現出對自主性的追求??梢哉f,整個社會的轉型方向與互聯網的開放、自治精神是相契合的。巴別塔倒下,互聯網興起,中國可謂適逢其時。事實上,互聯網已經成了推動中國向更開放、更自治的社會轉型的重要加速器。
    回首中國上網20年,不管網上網下,變化都稱得上“天翻地覆”。雖然作為中國互聯網締造者與先驅的錢天白先生,已于1998年逝世,不過先生若有知,也該泉下含笑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