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的丈量 侵華日軍的兵要地志
“這個是方法論,我們過去總是忽略方法?!鄙蚩四嵴J為,中國現在有學習日本方法論的必要性。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薛小麗
“湖北省內一般村落構造很脆弱,村落周圍有圍壁,具有一定戰術價值,與日本村落無多大差別。長江左岸沿京漢線西邊地區,村落一般較小,村外有圍墻,用土筑成……這種房子對一般子彈有抵抗力。但房屋周邊都堆有薪材,這種房屋對火災沒有抵抗力。”這是1938年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在《湖北省兵要地志概說》中的說明,令人唏噓。
寧夏人民政府參事、國家國際教育專家沈克尼曾數次訪問日本,講授日本軍用地圖和兵要地志。“沈老師,你講的這些我們以前都不知道,”日本原奈良大學校長曾這樣對沈克尼說。
2015年7月,他的一本名為《百年來日本對中國戰場調查——日本侵華兵要地志縱橫談》的書即將出版。這本書前后寫了29年,共21萬字。沈克尼說,寫這些東西,一個是總結過去,另一個是為國人提供借鑒。
“日本這個鄰居,一直是在小心翼翼地偵察我們,可謂處心積慮。而現在的抗日神劇侵華日軍拍得蠢得像豬,會造成全民族的輕敵。”沈克尼希望向普通讀者呈現侵略中國的日軍視角。
兵要地志不為常人所知,它是擬制作戰計劃的基礎,即使是軍人,不是作戰和情報軍官也無法接觸到。“他們的關注點是什么,想讓大家知道。”
日本兵要地志中,最重要的三塊內容是用兵觀察、統治資料和國民性。
“這個是方法論,我們過去總是忽略方法。”沈克尼認為,中國現在有學習日本方法論的必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